5G RedCap 技術標準詳解 : 低成本終端設計打開 5G 物聯新世界
黃宇紅 徐曉東 沈祖康 胡麗潔 王軼 等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
$800$680 -
$1,500$1,470 -
$420$328 -
$2,080$2,038 -
$580$452 -
$580$493 -
$4,410$4,190 -
$6075G NR 標準 : 下一代無線通信技術 (5G NR: The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Access Technology)
-
$420$332 -
$1,194$1,134 -
$1,008$958 -
$750$593 -
$7095G 無線增強設計與國際標準
-
$658國之重器出版工程 5G網絡安全實踐
-
$894$849 -
$828$787 -
$556測試架構師修煉之道:從測試工程師到測試架構師, 2/e
-
$599$569 -
$414$393 -
$650$507 -
$600$450 -
$899$854 -
$1,788$1,699 -
$594$564 -
$528$502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作為5G面向物聯網應用的一種輕量級用戶終端類型,RedCap從標準化伊始便獲得了運營商、網絡設備商、終端廠商、芯片廠商的廣泛關註。本書從RedCap的需求出發,展現了RedCap技術的標準化始末,從標準化前期針對各項候選技術的研究,包括量化的成本降低增益評估、成本和復雜度降低帶來的性能影響及標準化影響研究和分析,到技術選擇之後,3GPP做了哪些工作以保證RedCap終端的正常通信,保證其與非RedCap終端的共存。本書從標準制定參與者的第 一視角對整個標準化過程的前因後果進行詳細的論述,力求讓讀者對RedCap有一個詳盡的理解。
本書適合5G標準化研究人員、終端產品開發 者、網絡運營商,以及對RedCap終端應用感興趣的行業從業人員閱讀。
作者簡介
黄宇红
教授级高 级工程师,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先后负责中国移动GSM900/1800双频网络、GPRS、CMNeT网、IP专网、WLAN、3G、LTE、5G、6G相关的技术研究、策略研究、标准制定和试验测试等重大项目的攻关工作;现任IMT-2030推进组副组长、科技部6G总体工作推进组专 家、TD-LTE全球发展倡议(GTI)秘书长,全球运营商联盟NGMN董事会成员。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7项,其中2016年,参与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由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徐晓东
教授级高 级工程师,中国移动集团级首 席专 家。长期从事4G、5G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化和新技术研究工作,担任过多个项目的报告人,在LTE、NB-IoT和5G等标准制定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曾任3GPP RAN全会副主席,现任3GPP RAN1小组会副主席。
沈祖康
华为无线标准部部长,华为无线标准首 席专 家。从事3GPP标准研究工作17余年;曾担任3GPP TS 38.212协议编辑,现任CCSA TC5副主席;获得美国授权专利160余项、欧洲授权专利70余项、中国授权专利310余项,发表国际论文20余篇。
胡丽洁
任职于中国移动研究院,高 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无线通信物理层技术研究及标准化工作,包括LTE、NR的物理信道及流程,终端节能,RedCap,网络节能等方向的研究及标准化工作。共申请专利300余项。
王轶
任职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3GPP标准技术专 家。从事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技术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包括LTE、LTE-A,物联网技术标准,5G数据传输、载波聚合、网络节能等。
目錄大綱
第 1章 5G RedCap背景與標準化概述 1
1.1 RedCap可行性評估和研究範疇 3
1.2 RedCap的標準化工作概述 6
第 2章 降低終端最大帶寬 13
2.1 帶寬降低分析 14
2.2 帶寬降低帶來的問題與解決方案 17
2.2.1 RACH的共存問題 19
2.2.2 初始接入階段PUCCH和PUSCH的傳輸問題 23
2.2.3 資源碎片化 25
2.2.4 小結 30
2.3 專屬初始上行BWP 31
2.3.1 專屬初始上行BWP的配置和使用 31
2.3.2 Common PUCCH去使能跳頻 32
2.4 專屬初始下行BWP 37
2.4.1 專屬初始下行BWP的引入 37
2.4.2 專屬初始下行BWP的配置和使用 39
2.4.3 SSB開銷之爭 44
2.5 上下行中心頻點對齊 54
2.5.1 現有技術 54
2.5.2 RedCap終端的上下行中心頻點對齊 55
2.6 NCD-SSB具體設計 61
2.7 標準體現 63
第3章 降低接收天線數和MIMO層數 65
3.1 降低終端的接收天線數 66
3.2 降低最大MIMO層數 73
3.3 接收天線數的確定 75
3.4 標準體現 76
第4章 半雙工技術 77
4.1 HD-FDD性能分析 78
4.2 HD-FDD的上行和下行沖突處理機制 81
4.3 標準體現 93
第5章 其他終端能力降低技術總結 95
5.1 降低終端支持的最大調制階數 96
5.1.1 復雜度降低分析 97
5.1.2 性能影響分析 98
5.1.3 標準體現 99
5.2 降低對終端處理時延的要求 106
5.2.1 復雜度降低分析 107
5.2.2 性能影響分析 108
5.3 高層能力降低 109
5.3.1 復雜度降低分析 109
5.3.2 性能影響分析及標準體現 112
第6章 節能技術 113
6.1 終端節能候選技術 114
6.1.1 減少PDCCH檢測次數 114
6.1.2 空閑態、非激活態eDRX 115
6.1.3 靜止終端的RRM測量放鬆 119
6.2 eDRX機制 122
6.2.1 機制介紹 122
6.2.2 標準體現 124
6.3 RRM測量放鬆 125
6.3.1 機制介紹 125
6.3.2 標準體現 127
第7章 RedCap終端定義、識別與準入 129
7.1 RedCap終端類型和能力定義 130
7.1.1 RedCap終端類型的標準定義 133
7.1.2 RedCap專屬特性 134
7.1.3 RedCap支持eMBB價值特性 136
7.2 RedCap終端提前識別 143
7.2.1 三種提前識別方案 145
7.2.2 標準體現 150
7.3 RedCap終端準入控制與業務限定 154
7.3.1 兩種準入控制機制 155
7.3.2 標準體現 157
第8章 面向下一代5G-Advanced網絡的演進 159
8.1 研究項目立項 161
8.2 工作項目標準化展望 164
參考文獻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