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RedCap 技術標準詳解 : 低成本終端設計打開 5G 物聯新世界

黃宇紅 徐曉東 沈祖康 胡麗潔 王軼 等

  • 出版商: 人民郵電
  • 出版日期: 2023-07-01
  • 售價: $479
  • 貴賓價: 9.5$455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169
  • ISBN: 7115617988
  • ISBN-13: 9787115617989
  • 相關分類: 5G
  • 立即出貨 (庫存=1)

  • 5G RedCap 技術標準詳解 : 低成本終端設計打開 5G 物聯新世界-preview-1
  • 5G RedCap 技術標準詳解 : 低成本終端設計打開 5G 物聯新世界-preview-2
5G RedCap 技術標準詳解 : 低成本終端設計打開 5G 物聯新世界-preview-1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作為5G面向物聯網應用的一種輕量級用戶終端類型,RedCap從標準化伊始便獲得了運營商、網絡設備商、終端廠商、芯片廠商的廣泛關註。本書從RedCap的需求出發,展現了RedCap技術的標準化始末,從標準化前期針對各項候選技術的研究,包括量化的成本降低增益評估、成本和復雜度降低帶來的性能影響及標準化影響研究和分析,到技術選擇之後,3GPP做了哪些工作以保證RedCap終端的正常通信,保證其與非RedCap終端的共存。本書從標準制定參與者的第 一視角對整個標準化過程的前因後果進行詳細的論述,力求讓讀者對RedCap有一個詳盡的理解。

本書適合5G標準化研究人員、終端產品開發 者、網絡運營商,以及對RedCap終端應用感興趣的行業從業人員閱讀。

作者簡介

黃宇紅

教授級高 級工程師,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先後負責中國移動GSM900/1800雙頻網絡、GPRS、CMNeT網、IP專網、WLAN、3G、LTE、5G、6G相關的技術研究、策略研究、標準制定和試驗測試等重大項目的攻關工作;現任IMT-2030推進組副組長、科技部6G總體工作推進組專 家、TD-LTE全球發展倡議(GTI)秘書長,全球運營商聯盟NGMN董事會成員。榮獲省部級以上獎項27項,其中2016年,參與的“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TD-LTE)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獲得由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徐曉東

教授級高 級工程師,中國移動集團級首 席專 家。長期從事4G、5G移動通信國際標準化和新技術研究工作,擔任過多個項目的報告人,在LTE、NB-IoT和5G等標準制定過程中做出了突出貢獻。曾任3GPP RAN全會副主席,現任3GPP RAN1小組會副主席。

 

沈祖康

華為無線標準部部長,華為無線標準首 席專 家。從事3GPP標準研究工作17餘年;曾擔任3GPP TS 38.212協議編輯,現任CCSA TC5副主席;獲得美國授權專利160餘項、歐洲授權專利70餘項、中國授權專利310餘項,發表國際論文20餘篇。

 

胡麗潔

任職於中國移動研究院,高 級工程師。長期從事無線通信物理層技術研究及標準化工作,包括LTE、NR的物理通道及流程,終端節能,RedCap,網絡節能等方向的研究及標準化工作。共申請專利300餘項。

 

王軼

任職於華為技術有限公司,3GPP標準技術專 家。從事無線通信系統物理層技術的研究和標準化工作,包括LTE、LTE-A,物聯網技術標準,5G數據傳輸、載波聚合、網絡節能等。

目錄大綱

第 1章 5G RedCap背景與標準化概述 1

1.1 RedCap可行性評估和研究範疇 3

1.2 RedCap的標準化工作概述 6

第 2章 降低終端最大帶寬 13

2.1 帶寬降低分析 14

2.2 帶寬降低帶來的問題與解決方案 17

2.2.1 RACH的共存問題 19

2.2.2 初始接入階段PUCCH和PUSCH的傳輸問題 23

2.2.3 資源碎片化 25

2.2.4 小結 30

2.3 專屬初始上行BWP 31

2.3.1 專屬初始上行BWP的配置和使用 31

2.3.2 Common PUCCH去使能跳頻 32

2.4 專屬初始下行BWP 37

2.4.1 專屬初始下行BWP的引入 37

2.4.2 專屬初始下行BWP的配置和使用 39

2.4.3 SSB開銷之爭 44

2.5 上下行中心頻點對齊 54

2.5.1 現有技術 54

2.5.2 RedCap終端的上下行中心頻點對齊 55

2.6 NCD-SSB具體設計 61

2.7 標準體現 63

第3章 降低接收天線數和MIMO層數 65

3.1 降低終端的接收天線數 66

3.2 降低最大MIMO層數 73

3.3 接收天線數的確定 75

3.4 標準體現 76

第4章 半雙工技術 77

4.1 HD-FDD性能分析 78

4.2 HD-FDD的上行和下行沖突處理機制 81

4.3 標準體現 93

第5章 其他終端能力降低技術總結 95

5.1 降低終端支持的最大調制階數 96

5.1.1 復雜度降低分析 97

5.1.2 性能影響分析 98

5.1.3 標準體現 99

5.2 降低對終端處理時延的要求 106

5.2.1 復雜度降低分析 107

5.2.2 性能影響分析 108

5.3 高層能力降低 109

5.3.1 復雜度降低分析 109

5.3.2 性能影響分析及標準體現 112

第6章 節能技術 113

6.1 終端節能候選技術 114

6.1.1 減少PDCCH檢測次數 114

6.1.2 空閑態、非激活態eDRX 115

6.1.3 靜止終端的RRM測量放鬆 119

6.2 eDRX機制 122

6.2.1 機制介紹 122

6.2.2 標準體現 124

6.3 RRM測量放鬆 125

6.3.1 機制介紹 125

6.3.2 標準體現 127

第7章 RedCap終端定義、識別與準入 129

7.1 RedCap終端類型和能力定義 130

7.1.1 RedCap終端類型的標準定義 133

7.1.2 RedCap專屬特性 134

7.1.3 RedCap支持eMBB價值特性 136

7.2 RedCap終端提前識別 143

7.2.1 三種提前識別方案 145

7.2.2 標準體現 150

7.3 RedCap終端準入控制與業務限定 154

7.3.1 兩種準入控制機制 155

7.3.2 標準體現 157

第8章 面向下一代5G-Advanced網絡的演進 159

8.1 研究項目立項 161

8.2 工作項目標準化展望 164

參考文獻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