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
$4,731Architectures for Computer Vision: From Algorithm to Chip with Verilog (Hardcover)
-
$774$735 -
$380$342 -
$2,410$2,290 -
$2,410$2,290 -
$594$564 -
$560運算放大器權威指南(第5版)
-
$588$559 -
$474$450 -
$1,134$1,077 -
$948$901 -
$880$695 -
$360$284 -
$607車規級芯片技術
-
$450$428 -
$534$507 -
$517OpenAI API 接口應用實戰
-
$888$844 -
$680$530 -
$474$450 -
$468$445 -
$654$621 -
$468$445 -
$630$498 -
$454深度學習編譯器設計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本教材從CMOS整合電路設計的基本理論中精煉出119個知識點,
結合微課和案例模擬的多種形式,深入淺出地講解了CMOS模擬整合電路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設計方法。
本書採用湖北九同方微電子有限公司提供的雲平臺EDA軟件完成了所有電路的模擬。
全書分為十章,基本上涵蓋了國內普通大學講授模擬整合電路的課程大綱。
第1章至第9章介紹MOS工藝中的元件、單管擴大機、差分放大器、電流源與電流鏡、擴大機的頻率特性、
反饋結構、講述運算放大器、頻率穩定性和頻率補償、基準電壓源和電流源;
第10章講述了一個實際帶隙基準源電路的設計流程與模擬方法。
全書提供了240餘個二維碼,讀者掃碼可以觀看微課視頻以及電路模擬案例。
本書可以作為高等院校電子資訊類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為國外經典教材的補充閱讀材料和參考書。
目錄大綱
1 CMOS製程中的元件
1.1 MOS元件的I-V特性
1.2 MOS管跨導
1.3 MOS管的襯底偏壓效應
1.4 溝長調變效應與小訊號輸出電阻
1.5 三極管區MOS管的電阻
1.6 溝長與溝長調製效應
1.7 MOS元件電容
1.8 MOS管的特徵頻率fT
1.9 跨導效率gm/ID
1.10 MOS管的本徵增益
1.11 MOS管內阻和傳輸閘門
1.12 MOS管的並聯與串聯
1.13 工藝角模型
1.14 MOS製程下的電晶體
1.15 被動電阻
1.16 無源電容
2 單管放大器
2.1 電阻負載共源極放大器
2.2 電流源負載共源極放大器
2.3 二極體連接MOS管負載的共源極放大器
2.4 共源極放大器的線性度
2.5 帶源極負回授的共源極放大器
2.6 源極負回授共源極放大器的跨導
2.7 電阻負載共源極放大器的PSRR
2.8 電流源負載共源極放大器的PSRR
2.9 源極跟隨器輸入輸出特性
2.10 源極跟隨器的增益
2.11 源極跟隨器的電平轉移功能
2.12 用作緩衝器的源極跟隨器
2.13 共閘極放大器
2.14 電阻負載共源共柵放大器的大訊號特性
2.15 共源共柵級的小訊號輸出電阻
2.16 共源共柵放大器的增益和擺幅
2.17 折疊式共源共柵放大器
2.18 共源共柵放大器的PSRR
2.19 基於gm/ID的放大器設計方法
2.20 反相器作為放大器
2.21 理想電流源負載的源級負回授放大器
2.22 二極體和電流源並聯的共源極放大器
3 差動放大器
3.1 差分放大器的基本概念
3.2 全差分放大器的共模輸入範圍
3.3 全差分放大器的差模增益
3.4 全差分放大器的共模響應
3.5 差分放大器失配時的共模響應
3.6 差分放大器的CMRR
3.7 全差分放大器的PSRR
3.8 全差分放大器的輸出共模電平
3.9 交叉互連負載的差動放大器
3.10 吉爾伯特單元
3.11 差動放大器的優勢
4 電流源和電流鏡
4.1 基本電流鏡
4.2 共源共柵電流源
4.3 共源共柵電流源的輸出電壓餘度
4.4 低電壓共源共柵電流鏡
4.5 一種簡易低電壓共源共柵電流源
4.6 一種改良的低電壓共源共柵電流源
4.7 主動電流鏡負載差分放大器差動特性
4.8 主動電流鏡負載差分放大器的大訊號特性
4.9 主動電流鏡負載差分放大器的CMRR
4.10 主動電流鏡負載差分放大器的PSRR
4.11 差分放大器的壓擺率
4.12 電流放大器
4.13 差分輸入電流放大器
4.14 Wilson電流鏡
5 放大器的頻率特性
5.1 電路的頻率響應
5.2 共源極放大器的頻率響應
5.3 源極跟隨器的頻率響應
5.4 共柵級放大器的頻率效應
5.5 共源共柵級放大器的密勒效應
5.6 共源共柵放大器的頻率響應
5.7 全差分放大器的頻率特性
5.8 採用電容中和技術消除密勒效應
5.9 主動電流鏡負載差分放大器的頻率特性
5.10 放大器的增益頻寬積
5.11 考慮頻率特性的放大器宏模型
5.12 不同平面的零點
6 回饋
6.1 回授電路
6.2 回饋帶來頻率特性的變化
6.3 回饋導致閉環阻抗變化
6.4 回授系統的回授電路實現
6.5 回饋的四種結構
6.6 電壓電壓負回授
6.7 電流電壓負回授
6.8 電流電流負回授
6.9 電壓電流負回授
6.10 回饋系統中的負荷效應
6.11 回授系統的開環、閉環和環路增益
7 運算放大器
7.1 理想的運算放大器
7.2 實際的運算放大器
7.3 單級運放
7.4 折疊式共源共柵極運算
7.5 二級放大器
7.6 經典二級放大器設計
7.7 經典二級放大器仿真
7.8 增益提高技術
7.9 共模負回饋技術
8 穩定性和頻率補償
8.1 閉迴路電路的穩定性問題
8.2 頻率補償方法概述
8.3 降低主極點頻率的頻率補償方法
8.4 極點分裂法
8.5 串聯電阻的零點消除法
8.6 隔間前饋通道的零點消除法
9 基準電壓源和電流源
9.1 基於閾值電壓的電流源
9.2 基於閾值電壓的自偏壓電流源
9.3 Widlar自偏壓電流源
9.4 自偏壓電流源的啟動問題
9.5 基於VBE的自偏壓電流源
9.6 ΔVBE的正溫度特性
9.7 帶隙基準源
9.8 蔡湧達電壓源
9.9 另外一種有啟動電路的自偏壓電流源
10 帶隙基準源設計實例
10.1 帶隙基準源主體電路
10.2 帶隙基準源的軟啟動電路
10.3 帶隙基準源的精度
10.4 帶隙基準源的靜態電流
10.5 PTAT電流的溫度特性
10.6 帶隙基準源的環路穩定性
10.7 帶隙基準源的電源抑制比
10.8 帶隙基準源的啟動時間
10.9 帶隙基準源的快速啟動電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