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靈的大教堂(數字宇宙開啟智能時代) 图灵的大教堂:数字宇宙开启智能时代

喬治·戴森 (George Dyson)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1936年,時年24歲的圖靈宣稱:「發明一臺可用於計算任意可計算序列的單一機器是有可能的。」在《圖靈的大教堂:數字宇宙開啟智能時代》一書中,作者喬治·戴森著重介紹了一小群人,為首的是供職於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約翰·馮·諾依曼,他參與建造了最早的一臺電腦,以實現艾倫·圖靈提出的通用機的願景。他們的工作打破了用於表意的數字和用於運算的數字之間的區別,世界因此而改變。
科學家們使用5千字節的內存(相當於現代電腦桌面上顯示的光標所分配的內存大小),在天氣預測和核武器設計方面,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同時,他們還利用空閑時間解決各種問題——從病毒的進化到恆星的演變。
戴森教授的敘述既具有歷史意義,又富於預見性,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數字宇宙的爆炸提供了新的且重要的信息。代碼和電腦的興起伴隨著兩大曆史性的發展:生物學自我複製序列的破譯和氫彈的發明。最具破壞性和最具建設性的人類發明同時出現並不是巧合。

 

<章節目錄>

中文版序 走向智能時代
前言 數字宇宙的誕生
引言 一切都要歸功於C(A)
第一部分 高等研究院,數字宇宙的濫觴
  01 歷史選擇了1953年
  02 當奧爾登只是農場
  03 建立高等研究院,點亮黑暗中的明燈
  04 馮·諾依曼,靈魂人物的入駐
第二部分 MANIAC,數字宇宙初探
  05 一臺只屬於高等研究院的電腦
  06 富爾德219室,神秘的MANIAC誕生地
  07 最普通的電子管,最關鍵的部件
  08 V-40,MANIAC成功的物理實現
第三部分 讓實現數字宇宙成為可能
  09 從無到有的數值天氣預報
  10 電腦巨人身旁的「編碼皇後」
  11 核聚變武器的誕生
  12 操縱進化,巴裡塞利的基因宇宙
  13 製造會思考的機器,人工智能初探
第四部分 開啟人工智能時代
  14 社交網絡,一臺龐大的模擬電腦
  15 數字生命,機器的自我繁殖
  16 雲計算,數字網絡的轉型
  17 未來屬於機器還是人類
尾聲 是終點,更是起點
附錄 主要人物

 

<作者介紹>

(美)喬治·戴森|譯者:盛楊燦
喬治·戴森,美國著名的科技史學家和非虛構類圖書作家,研究方向包括技術與物理環境的演變及社會學。作品包括研究數字計算和通信系統的《電腦生命天演論》(Darwin among the Machines)、與太空探索相關的《獵戶座計劃》(Project Orion)以及研究阿留申人海豹皮船發展演變過程的《海豹皮船》(Baidarka)。     TED演講人。曾在學術機構、企業和技術會議上廣泛發表演講,話題涉及計算的歷史、演算法和智能的發展、通信系統、空間探索等,講述了技術在現代社會演變的歷史背景,並在科技和因特網發展方向等問題上,提出了發人深省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