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讀懂智能汽車安全
邊俊 曲元寧 張玉新 畢先改 畢雲天
- 出版商: 機械工業
- 出版日期: 2025-03-01
- 定價: $594
- 售價: 8.5 折 $505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318
- ISBN: 7111772733
- ISBN-13: 9787111772736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4週~6週)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本書是一本全面講解智能汽車安全的通俗性著作,系統講解了汽車研發全流程的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和網絡安全,以及三者在汽車研發中的融合之道。本書由SASETECH汽車安全社區組織編寫,匯聚了博世、蔚來、小鵬、磐時、卓馭、地平線、上汽、吉林大學等業界和學界在汽車安全領域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 第1章全面介紹了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和網絡安全三大汽車安全體系的定義、適用範圍、標準體系、發展現狀,以及當前面臨的挑戰,讓讀者快速對這三大安全體系有一個整體性的認識。 第2章強調了安全文化、安全團隊、安全管理在汽車企業內部實施安全工作和構建系統中的核心作用,這三者是保障汽車安全的前提和基礎。 第3~7章以系統工程V模型為基座,圍繞功能安全、網絡安全和預期功能安全,系統講解了概念開發、系統開發、硬件開發、軟件開發、驗證與確認各階段全流程的安全實踐,包括安全風險評估、應對策略、開發流程、設計方法、失效分析、安全機制設計,以及基於模型的開發工具和方法等,是本書的核心內容。 每一章都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分析和實用工具,確保讀者能夠掌握汽車安全的關鍵要點,能為汽車行業的安全工程師和研發人員提供寶貴的指導和啟發。
作者簡介
邊俊,浙江大學自動化碩士,汽車安全社區SASETECH發起人,上海磐時創始人,長安汽車功能安全外聘專家。管於上汽、華為、路特斯、海拉、TUV萊菌等多家企業擔任功能安全負責人。擁有超過12年汽車安全開發經驗,覆蓋概念、系統、軟件、硬件、測試等領域,在ISO 26262、ISO 21434、1SO 21448、ASPICE等方面有豐富的實戰經驗。2021年創立上海馨時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來,帶領團隊成功服務蔚來、賽力斯、智己、大眾、魔門塔、地平線等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
目錄大綱
本書讚譽
前言
第1章 智能汽車安全概述
1.1 安全簡介
1.1.1 三類安全的案例
1.1.2 三類安全的概念和關系
1.1.3 關聯技術領域
1.1.4 安全系統工程
1.2 功能安全簡介
1.2.1 功能安全的定義和範圍
1.2.2 標準體系
1.2.3 行業現狀、挑戰及實踐
1.3 預期功能安全簡介
1.3.1 預期功能安全的定義和範圍
1.3.2 標準體系
1.3.3 行業現狀、挑戰及實踐
1.4 網絡安全簡介
1.4.1 網絡安全的定義和範圍
1.4.2 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
1.4.3 行業現狀、挑戰及實踐
1.5 參考文獻
第2章 安全文化、團隊與管理
2.1 安全文化
2.1.1 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2.1.2 優秀的安全文化
2.1.3 如何建立好的安全文化
2.2 安全團隊
2.2.1 不同組織對安全團隊的要求
2.2.2 安全團隊的定位
2.3 安全管理
2.3.1 智能汽車安全管理內容
2.3.2 智能汽車安全管理流程建設
2.3.3 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網絡安全的管理融合
第3章 安全概念階段
3.1 功能設計規範與案例
3.1.1 系統功能定義
3.1.2 系統初始架構與邊界
3.1.3 法律法規和標準
3.2 三大安全危害分析和風險評估
3.2.1 功能安全方面
3.2.2 預期功能安全方面
3.2.3 網絡安全方面
3.3 安全概念開發
3.3.1 功能安全概念開發
3.3.2 預期功能安全概念開發
3.3.3 網絡安全概念開發
第4章 系統階段
4.1 系統階段功能安全設計
4.1.1 系統架構設計
4.1.2 系統安全分析
4.1.3 系統技術安全概念設計
4.2 系統階段預期功能安全設計
4.2.1 功能設計的疊代
4.2.2 人機交互
4.3 系統階段網絡安全設計
4.3.1 網絡安全設計思路
4.3.2 常用的網絡安全機制
4.3.3 對其他系統安全與性能的影響
第5章 硬件開發階段
5.1 硬件層面產品開發
5.1.1 傳統的硬件開發簡介
5.1.2 硬件開發過程中功能安全的要求
5.1.3 硬件開發過程中網絡安全的要求
5.2 硬件的失效與功能安全度量指標
5.2.1 硬件失效率
5.2.2 針對整車功能的失效評估
5.2.3 診斷覆蓋率
5.3 常用的安全機制
5.3.1 傳感器的安全機制
5.3.2 控制器及周邊器件的安全機制
5.3.3 執行器的安全機制
5.3.4 線束連接的安全機制
5.3.5 通信的安全機制
5.3.6 非常規硬件器件的安全機制設計
5.3.7 常用的硬件信息安全機制
5.4 硬件集成測試
5.4.1 硬件集成測試方法
5.4.2 硬件集成測試用例的導出
5.4.3 硬件功能安全開發的閉環
5.5 芯片功能安全開發
5.5.1 芯片功能安全開發簡介
5.5.2 芯片開發層級定義
5.5.3 芯片產品定義
5.5.4 芯片產品開發
5.5.5 芯片生產
5.5.6 永久性失效的計算方法
5.5.7 瞬態失效及其計算方法
5.5.8 安全手冊
第6章 軟件開發階段
6.1 軟件層面產品開發
6.1.1 軟件產品工程開發簡介
6.1.2 常見的軟件開發模型
6.1.3 軟件分層及典型的軟件系統
6.2 軟件安全的意義與原則
6.2.1 軟件安全的含義
6.2.2 影響軟件安全的因素
6.2.3 功能安全軟件的核心要求
6.2.4 網絡安全對軟件的核心要求
6.3 軟件開發與測試
6.3.1 軟件開發環境
6.3.2 軟件安全需求
6.3.3 軟件架構設計
6.3.4 軟件單元設計和實現
6.3.5 軟件單元驗證
6.3.6 軟件集成和驗證
6.3.7 軟件需求/合規性/網絡安全測試
6.4 軟件風險管理
6.4.1 安全監控
6.4.2 風險評估
6.4.3 漏洞分析及管理
6.5 基於模型的開發方法
6.5.1 MBSE的應用
6.5.2 MBD和功能安全
6.5.3 MBD和軟件架構設計
6.5.4 MBD和軟件詳細設計
6.5.5 MBD和驗證
6.5.6 MBD建模規範
第7章 驗證與確認階段
7.1 驗證與確認的基本概念
7.2 功能安全的驗證與確認
7.2.1 功能安全集成與驗證的層級
7.2.2 功能安全集成與驗證的目標
7.2.3 功能安全集成與驗證的策略
7.2.4 功能安全的驗證與確認案例
7.3 預期功能安全的驗證與確認
7.3.1 驗證與確認策略
7.3.2 已知不安全場景的評估
7.3.3 已知危害場景導致殘餘風險的評估
7.3.4 未知不安全場景的評估
7.3.5 預期功能安全驗證與確認案例
7.3.6 驗證與確認的發展趨勢
7.4 網絡安全的驗證與確認
7.4.1 網絡安全驗證的挑戰及應對措施
7.4.2 網絡安全合規性測試
7.4.3 網絡安全滲透測試
7.4.4 網絡安全產品測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