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
$390$332 -
$320$250 -
$300$270 -
$414$393 -
$400$380 -
$265透視 APT — 賽博空間的高級威脅
-
$265工業互聯網安全百問百答
-
$534$507 -
$560$504 -
$556深度學習 500問 — AI 工程師面試寶典
-
$1,000$790 -
$420$332 -
$400$312 -
$880$695 -
$407企業信息安全管理:從0到1
-
$500$450 -
$414$393 -
$768$730 -
$880$695 -
$650$618 -
$755雲計算安全實踐 — 從入門到精通
-
$420$332 -
$774$735 -
$414$393 -
$450$351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這是一本指導金融機構系統構建金融安全體系、快速發現安全問題並找到解決方案的工具書。三位作者分別來自知名咨詢公司、知名互聯網金融公司、傳統銀行,且都有多年的實戰經驗,他們站在三個不同的視角,不僅對應用安全、數據安全、業務安全、移動安全等主流問題進行了梳理和剖析,還對如何平衡用戶體驗和安全的關系、如何在充分保護隱私的情況下解決數據交換等多個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本書以上百個金融科技安全領域的小話題為抓手,不僅對問題本源進行追溯,還幫助讀者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從戰略和可落地兩個維度構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因此書中既包括作者的深度思考、作者所在公司的深度實踐經驗,又包括多個實戰案例。
本書共包括10章,每一章對應一個主題,每一個主題下又包含多個小話題:
第1章 主要介紹金融科技的概念、金融科技時代主要的安全威脅和應對思路,以及金融科技發展歷程。目的是讓讀者對金融科技形成總體認知。
第2章 深度剖析安全價值的本質,以及安全價值衡量和構建方法。只有理解了安全的價值,掌握了安全的量化方法,才能真正保證構建可落地的安全體系時不迷失方向。
第3~7章 從業務、應用、數據、網絡,以及當下重點發力的移動端這5個方向深度解讀金融企業面臨的安全問題、安全體系構建原則和具體落地方法。這是本書的重點,也是構建有效安全體系的方案解讀。
第8章 主要介紹如何平衡安全和用戶體驗之間的關系。打造高安全性往往會犧牲用戶體驗,而用戶體驗太差又會影響用戶使用,這一章專門針對這個問題展開討論,並給出可行方案。
第9章 介紹並解讀國內外主要的網絡方面的安全法律法規或行業準則,並給出一套可自動化應對監管、保證企業行為合規的方法。
第10章 從威脅發展趨勢、監管政策、新的安全方法論這3個角度展望未來的金融科技,為金融企業未來5到10年的發展指明方向。
作者簡介
吳湘泰
擁有20多年銀行從業經驗,且一直從事與安全和銀行科技相關的工作,在銀行業科技規劃、科技治理、信息安全、IT服務管理、信息系統構建、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質量管理等方面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近幾年涉獵金融科技領域,對業務安全、監管科技、區塊鏈應用等有較為深入的研究。
範軍
安永公司技術諮詢經理,在數字化轉型、數字化技術、雲計算、大數據、企業知識管理、企業內容管理、IT戰略規劃、敏捷工程、IT服務管理、方案架構、企業架構和軟件開發等領域有多年的諮詢及實施經驗,擁有包括金融、科技、電信、能源、醫療等行業的管理和技術諮詢經驗。
服務過惠普、IBM等多家世界知名公司。
黃明卓
具有多年金融行業從業經驗,主要從事數據分析、業務架構、應用架構、安全架構、基礎架構等方面的工作,在企業數字化轉型和金融科技發展戰略方面工作經驗尤其豐富且研究頗深,近期主要的研究方向為安全科技及全球大型支付網絡的安全保障機制。
目錄大綱
前言
第1章 金融科技時代的網絡安全問題1
1.1 金融科技時代的安全挑戰2
1.1.1 新技術挑戰3
1.1.2 業務挑戰4
1.1.3 法規監管的挑戰與實踐5
1.1.4 內部運營管理存在的問題10
1.1.5 行業協同機制亟待建立或完善11
1.1.6 關鍵供應鏈安全挑戰12
1.2 金融科技發展歷程13
1.2.1 金融科技的3個時代13
1.2.2 以ABCD為標志的金融科技時代15
1.3 金融科技的定義和影響16
1.3.1 什麽是金融科技16
1.3.2 金融科技解決了什麽問題19
1.3.3 金融科技面臨的問題20
1.4 應對未來金融安全挑戰的思路21
1.4.1 傳統金融安全實踐22
1.4.2 完善金融科技安全的工作思路23
1.5 小結26
第2章 安全的價值27
2.1 信任的代價28
2.1.1 黑客和存在漏洞的系統28
2.1.2 個人徵信數據隱患重重31
2.1.3 跨境資金安全堪憂32
2.2 衡量金融科技安全的價值34
2.2.1 安全的核心價值是信任34
2.2.2 常用的信息安全價值衡量方法36
2.2.3 金融科技安全價值定位42
2.3 金融科技安全價值構建44
2.3.1 保證安全與業務目標的一致性44
2.3.2 安全價值構建步驟45
2.4 金融科技安全價值構建及投資案例47
2.4.1 面臨的風險47
2.4.2 整體執行47
2.4.3 建設項目48
2.5 小結51
第3章 業務安全53
3.1 如何理解業務安全54
3.2 業務安全價值淺析55
3.3 業務安全的實現56
3.3.1 業務風險的分類及分段管理56
3.3.2 從業務鏈路角度保障安全60
3.4 業務安全體系的運轉及與其他域的集成64
3.5 小結65
第4章 應用安全67
4.1 概述68
4.2 應用安全管理的科技需求和框架69
4.2.1 應用安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科技需求69
4.2.2 端到端的應用安全管理框架71
4.3 整體安全體系73
4.4 整體安全架構74
4.5 場景化分析74
4.5.1 安全場景分類76
4.5.2 威脅分析79
4.5.3 安全控制庫86
4.5.4 安全控制級別87
4.6 安全系統開發生命周期管理中控制措施的落地88
4.6.1 安全系統開發生命周期管理概述89
4.6.2 應用安全設計框架91
4.6.3 安全設計技術要求庫93
4.6.4 安全設計組件/安全模塊93
4.7 開放銀行與API安全99
4.7.1 開放銀行標準100
4.7.2 API安全102
4.8 小結107
第5章 數據安全109
5.1 數據資產面臨的威脅和挑戰110
5.2 金融科技行業的數據及數據安全111
5.2.1 數據的定義111
5.2.2 數據資產估值和暗數據112
5.2.3 如何理解數據安全114
5.3 數據安全管理參考框架115
5.4 解決數據孤島和隱私保護問題119
5.5 小結122
第6章 網絡安全123
6.1 金融企業安全技術架構124
6.2 分級保護原則126
6.2.1 系統安全級別127
6.2.2 網絡安全域130
6.2.3 數據安全級別133
6.3 身份和訪問管理體系139
6.3.1 概述139
6.3.2 身份和訪問管理目標141
6.3.3 面向應用和數據的統一身份和訪問管理架構142
6.3.4 本地管理模式147
6.4 網絡邊界安全體系150
6.4.1 概述150
6.4.2 網絡邊界防護目標151
6.4.3 邊界防護措施152
6.4.4 無線邊界安全156
6.4.5 合作機構邊界安全157
6.5 小結158
第7章 移動安全159
7.1 概述160
7.2 移動安全的基本需求與應對策略161
7.2.1 移動安全的基本需求161
7.2.2 移動安全策略164
7.2.3 企業的安全管理和運營能力165
7.3 移動安全治理的核心要素及實施流程166
7.4 身份與訪問管理的原則與認證167
7.4.1 身份與訪問管理的原則168
7.4.2 基於雲的身份與訪問管理中的6個認證方式169
7.4.3 移動認證和多要素認證方案—Intercede175
7.5 移動應用安全176
7.5.1 移動應用安全的策略176
7.5.2 移動應用安全生命周期178
7.5.3 移動應用的安全代碼規範179
7.5.4 移動應用安全代碼審核180
7.5.5 移動應用的容器化安全181
7.6 移動數據安全182
7.7 移動網絡安全185
7.8 移動設備安全189
7.9 小結195
第8章 安全的用戶體驗197
8.1 安全與用戶體驗面面觀198
8.1.1 安全與用戶體驗的幾種關系198
8.1.2 CFCA對電子銀行的調研199
8.2 安全體驗互動模式203
8.2.1 UX和CX203
8.2.2 技術接受模型204
8.2.3 體驗和安全的整合205
8.3 金融科技領域的用戶體驗實踐207
8.3.1 螞蟻金服的AUX207
8.3.2 度小滿的ONE210
8.4 統一訪問服務212
8.5 小結218
第9章 監管合規219
9.1 概述220
9.2 國內外網絡風險監管法規221
9.2.1 國內網絡風險的監管法規與背景221
9.2.2 國際網絡風險的監管法規與背景225
9.2.3 國際網絡安全實踐的借鑒意義229
9.3 國內外網絡安全標準231
9.3.1 國際信息安全標準231
9.3.2 國內信息安全標準232
9.4 重點領域的監管合規思路234
9.4.1 全球化的網絡安全合規234
9.4.2 GDPR下的數據安全體系240
9.5 完善網絡風險監管的工作思路244
9.6 小結246
第10章 金融科技發展展望247
10.1 威脅的發展趨勢和應對之道248
10.1.1 憑證和身份盜用249
10.1.2 數據盜竊和操縱250
10.1.3 破壞性惡意軟件252
10.1.4 新興技術是一把雙刃劍253
10.1.5 虛假信息254
10.1.6 供應鏈安全255
10.2 監管政策255
10.2.1 安全可控—夯實安全的底層255
10.2.2 金融科技規劃256
10.3 新的安全方法論258
10.3.1 新的安全方法論框架258
10.3.2 新的安全架構方法259
10.3.3 平衡風險和信任的CARTA262
10.4 小結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