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保、健保「照」不了你的 60 件事:專家教你「繳的少、領的多」的省錢絕招,還能做到退休後月領 7 萬的理財規劃!
優渥誌編輯群
- 出版商: 優渥
- 出版日期: 2015-01-13
- 定價: $260
- 售價: 9.0 折 $234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208
- ISBN: 9869133207
- ISBN-13: 9789869133203
-
相關分類:
投資理財 Investment
已絕版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
$680$578 -
$480$379 -
$580$458 -
$980$774 -
$580$458 -
$400$316 -
$400$316 -
$580$493 -
$450$356 -
$250$225 -
$680$537 -
$480$432 -
$350$277 -
$450$383 -
$599$473 -
$690$538 -
$880$695 -
$450$356 -
$880$660 -
$560$437 -
$550$429 -
$620$484 -
$600$468 -
$720$562 -
$720$562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簡介>
勞保沒保障》退休後錢不夠花,難道還要兼差?
健保出問題》萬一生病,不能要求高品質的照料嗎?
因為勞健保不足,如今你只能買商業保險補強,
但是,你保的險是你需要的嗎?你花的保費值得嗎?
根據調查,有44%的人擔心退休後錢不夠用。
根據統計,每人一生平均花費234萬元的醫藥費。
光有勞、健保是覺得不夠的,額外的商業保險是必須的。
但可別聽信業務單方面的推銷話術,而不知不覺買了不必要的保險。
【破解疑慮】
你是否曾有這樣的擔心─
☉儲蓄險是未來的保障,投入資金愈多愈好?
事實是 不留點生活費在身邊,有「萬一」時怎麼辦?
☉買終身壽險,才「終生有保障」?
事實是 保費較高,剛結婚生子哪來的餘錢?
☉保了醫療險,生病住院還能賺保費?
事實是 看護和健康補給品都得「自費」!
☉癌症名列十大死因,只要有防癌險就不怕罹癌?
事實是 標靶藥物多半沒理賠,你知道嗎?
因為保單上密密麻麻的條文,
以致我們在簽約時,不可能逐條與業務員確認,
結果當事情發生時,才恍然大悟……
別擔心!
本書會為你分析其優缺點,讓你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麼保障,
並歸納60個基本常識,教你如何「繳得少、領得多、保障足」,
讓你退休、生病都不怕,一輩子不為錢煩惱!
【本書特色】
1、條列清楚,算給你看
•認識健保的3大風險
•分析儲蓄險的4種類型
•掌握買保險的4項原則
•辨別業務專業度的7個方法
•聽懂電銷保單的9個撇步
還有,該怎麼計算自己的退休金、
買錯保單時怎麼辦、如何檢視自己的保單……
2、解你疑惑,圖表解說
•實支實付和日額型,哪個比較划算?
•太太怕痛剖腹產,為什麼不理賠?
•明明用內視鏡切除了膽囊,為什麼不算「手術」?
別急,本書以精美圖示解說,教你看懂保單的祕密。
3、實際案例,貼近易懂
•王先生和陳太太都罹患了癌症,王先生獲得了理賠,陳太太卻直接被解約?
•一樣是儲蓄險,讓剛結婚的李先生手頭吃緊,但退休後的林先生卻能不斷以利滾利?
分析發生在你我週遭的真實案例,讓你知道保障差異在哪裡、應該怎麼選擇。
4、破解業務推銷話術
•保單的利率比定存利率高,投報率比較好?
•免體檢就可以直接投保,所以有病史也不用告知?
•儲蓄險能「存錢」又有「保障」,保一筆就夠了?
•「一天只要一杯咖啡的保費」、「想用錢隨時都可以提領」……是真的嗎?
別慌!本書為你探出業務沒說的「真相」,弄懂這些眉角,才能少花冤枉錢。
目錄:
前言
Part 1 為什麼勞、健保保障不足?
1-1 【小測驗】勞健保你知道多少?
1-2 勞健保不斷縮水,規劃保險要趁早
1-3 退休金領多少,你都查的到
1-4 健保三大風險,可以用醫療險搭配防癌險補足
Part 2 勞健保不足,3招教你用商業保險彌補!
I勞保不足,如何用儲蓄險補足?
2-1 你的退休金夠用嗎?
2-2 靜子阿嬤用儲蓄險存到千萬退休金
2-3 要繳少領多,你得愈年輕買愈好
2-4 儲蓄險跟減肥一樣,需要毅力
2-5 儲蓄險保額不能過高,以免影響生活
2-6 不想死亡後才領,保險公司才用壽險包裝成儲蓄險
II 健保不足,如何用醫療險補足?
2-7 【住院】要知道!實支實付有上限
2-8 【癌症】要知道!標靶藥物不給付
2-9 【生產】要知道!非必要剖腹不理賠
2-10 【門診手術】要知道!門診手術≠住院手術
III常見壽險附帶的4種醫療險,如何保比較有利?
2-11 【醫療險】「實支實付」和「日額型」,哪個比較划算?
2-12 【防癌險】癌症分等級,不夠嚴重只賠一點點
2-13 【意外險】先「意外」還是先「疾病」?診斷證明書很重要!
2-14 【重大傷病險】因為健保大多不給付,所以保障範圍擴大較安全
Part 3 繳得出、領得到、夠划算的買保險4大原則
3-1 用「雙十原則」計算保費
3-2 考量負擔,別把錢全貢獻給保險
3-3 有急用,認賠解約也別用保單貸款
3-4 預定利率≠實質投資報酬
Part 4 如何避開業務話術,買到需要的保險?
I 到底專不專業,一聽就知道
4-1 7方法辨別業務的專業度
4-2 9撇步探出電銷保單的祕密
4-3 萬一買錯保單怎麼辦?3方法解決它!
II 業務推銷術,請專家幫你破解
4-4 業務這樣推,但保險這樣買才不會錯!
①【醫療險】這樣買才對
②【壽險】這樣買才對
③【防癌險】這樣買才對
④【意外險】這樣買才對
Part 5 怎樣花小錢買到高保障?
5-1 保險不能少,保費不該多
5-2 花小錢買到大保障
5-3 不同人生階段,有不同保險重點
5-4 今天起,開始把你的保單翻出來檢視
前言 保險的重要性
「保險」這個詞,在臺灣現在的社會中,已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詞。但是,真的每個人都知道,要怎麼為自己甚至是家庭規劃好保險嗎?真的每個人都了解,自己所保的保險是否完整、符合需求嗎?答案是:「真的不一定。」
在老一輩的想法中,保險就代表著不吉利,因為保險業務員總是在告訴人們,「萬一」發生了什麼事情,就可以用到保險。這對於忌諱碰觸生死議題的老一輩來說,當然是能避多遠就避多遠。在現代的社會中,難免還是有一些傳統觀念較重的家庭,依然不喜歡談論這個議題。
但是反觀同樣是亞洲島國國家的日本,卻在保險觀念上,有非常完整的發展。究竟,「保險」是什麼呢?顧名思義,就是保障你未來可能遇到風險所彌補的財物。保險所重視的觀念是「預防未來的風險」,如同投資一樣,投資也會有風險,因此要懂得自身的資產分配,聰明的使用投資槓桿;而保險也是同樣的概念,要先了解自己與家庭的狀況,跟未來可能會承擔的風險,去做全面的規劃,而非從是否可以獲利的角度,去衡量一張保單的價值。消費者要記住一件事情,保險所買的是一個保障未來潛在風險發生後的基本財務面,所以,保單的重點是在確認保障的內容是否符合自身與家庭的需求,而非可以賺回多少錢。
在了解買保險的好處與如何買保險之前,最先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需要買保險?」
每個人出了社會後,都開始有了不同的壓力與責任,而伴隨著年紀的成長,也會有愈來愈多的責任需要承擔,例如:家庭、房子、小孩、父母等。正因為擁有責任,所以更需要好好地看待風險這件事情。雖然我們不願意看到風險的發生,但是我們也無法預知風險是否會發生,保險保障的是最基本層面的財務,財務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就如同呼吸一般,每一天、每一秒都需要面對,而保險就是在解決潛在風險可能不足的財務部分。
相對地,既然保險的重點是在解決問題,那麼就不需要多,而是真正符合自己的需求。這才是保險真正的本質。
保險如果買得好、買得對,會有那些好處呢?
1.可以穩定的累積儲蓄,以達到保留金錢的目的。(儲蓄險)
2.可以用較小的金額,換取生病或意外時需要支付的中大型醫療費用,甚至是拿到一筆費用作為緊急之用。(醫療、意外險)
3.可以為重視的家人,留下一筆財富以穩定生活。(人壽險)
4.可以擁有一整筆完整的補助,進行癌症治療。(防癌險)
5.運用保險達到節稅、養老退休金等目的。(年金、看護險)
規劃保險愈早愈好,但是除了每個家庭會幫小孩保的基本保險以外,還需要隨著不同的年齡,調整保單的需求,運用適當與合理的金額來做規劃。在一般理財建議中,每個月可以撥月收入的10%到保障面中。所謂的保障面是指醫療、意外、防癌、看護、人壽等這些險種,當然,這個比例要依照不同的職業與風險調整,更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調整保險的完整度。
良好的保險可以為自己與家庭帶來穩定的生活,以及增加自己與家庭的風險承擔度。當然,很少人可以一開始就將保險的保障作足夠。因此,在保單的調整上,每一年都需要重新檢視,甚至在擁有家庭後,不但需要注意自身的保障外,更要為家人與小孩做好規劃,才能真正地達到「用適當的金錢,為自身與家庭的未來風險做有效的控管」。
那麼,既然已經了解保險對人的意義與好處後,再來就是要知道保險是要買哪些?以及要怎麼做購買?
目前業界的商業保險,可以分為以下幾大主要類別:
1.壽險:壽險的重點是在解決「走太早」的問題,有很多人是家中的主要財務支柱,因此,如果突然失去了家中支柱,勢必會遇到許多的困難,其中第一個會遇到的就是財務困難。為了不要讓重要的人在傷心之餘,還需要煩惱下一餐在哪裡,因此才會有「壽險」的需求。也因此,需要購買壽險的人,大多是已經有家庭責任以及未來會有家庭責任需求的人。
2.醫療險:醫療險在解決的是「生病」的問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健康問題,除了一般的健保以外,商業的醫療險主要在補足一般健保額外增加的費用,而醫療險通常是建議上班族要保第一個險種。畢竟健康是打拚的基礎,沒有健康的體魄,更不要說要多辛勤工作了。因此,醫療險是每個人必須先瞭解,以及針對需求好好規劃的重點。另外,如果家中有遺傳疾病,更需要提早將醫療險規劃好。保險公司終究是商業機構,對保險公司來說,勢必會評估客戶的風險值。因此,有家族遺傳疾病的人,核保會更嚴格,建議一定要提早規劃。
3.防癌險:防癌險是隨著疾病的演進,被獨立拉出來規劃的險種。隨著國人因為癌症狀況,需要保障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癌症險被大多數的保險公司拉出來,成為獨立的險種。防癌險經常被身體健康的年輕人忽略,但是這類的險種跟醫療險一樣,建議可以先規劃進去。然而,完整的癌症險費用偏高,對於一般的上班族,不一定有辦法可以一次就完整規劃,所以可以先使用附約的險種,來當做附加保障,相對金額也比較低。可是要注意附約有許多限制,例如:年齡上、保障金額上和癌症種類別等不同的限制,但是,比起完全沒有癌症險來說,這樣的保險至少可以先保障部分的風險,在未來收入增高後,可以再補足這一塊。
4.意外險:意外險所解決的問題就是「意外傷害」,一般內勤的上班族,在這一部分比較不需要花太多的心思,但是在外面跑業務的外勤族,或是需要經常在外奔波的上班族,就需要重視這一部分。意外的發生可小可大,但是有一件事情是確定的,一定會需要支付一筆金額,甚至短時間無法工作。意外險通常以年計算,依照職業類別的風險計算保費,其中要提醒消費者的是,要將「意外醫療」險種規劃進去,針對意外狀況而產生的醫療行為做理賠。通常意外狀況很難不會產生醫療行為,而醫療險是針對「疾病產生的醫療行為做理賠」。因此,不一定會理賠意外狀況的部分,這部份要特別注意,是否規劃至保單的條規中。
5.年金、投資類保險:投資型相關的險種,主要解決的並非「投資」的問題,而是偏向保本的觀念,畢竟要運用保險做投資,並不會比直接做金融投資來得划算。但是做為一個強迫儲蓄的方式,對於一般上班族而言,倒也是可以參考的工具。撇開許多有錢的企業家,作為避稅與資產轉移的功用外,會建議一般的社會大眾,先將保障的部分規劃好,再來做投資考量。但是有一種狀況例外,就是當保險人的預算過小時,有一些年金、投資型的險種,在醫療、意外、癌症附約上,相對比其他附約完整,這時候就可以考慮用這類的險種作為主約,而加保其他的附約,作為短期性的保障用。如果是這樣的目的,在投資上就盡量以保本作為考量,畢竟這類型的保險所需要扣的手續費不低,年限也不短,因此在保險前要仔細確認。
隨著時代的進化,需求增加,也出現愈來愈多的險種類別。而回到初衷,保險是為了解決可能發生風險的財務問題,要讓自己與家人的生活,不要因為風險而陷入困境。因此,在規劃上還是要優先以「收入」,作為第一考量。如果為了保障未來,而造成現在的生活困難,那就失去了保險本身的意義了。
本書將為讀者規納整理,關於保險的細節以及業務沒有說出來的事,以實際的案例分析解說,讓保險的眉眉角角,不再令人頭痛。也可以讓讀者了解自己的需求,保對險,才能獲得最大的保障。
內文試閱:
1-3每月扣勞保,將來領得到嗎?
我們都知道,每月公司會提撥投保薪資6%的退休金,存在自己的退休帳戶中,但是卻不了解退休後真正可以領到多少錢?需要多少的退休金,才能真正享受「退休快樂」?
近年就業市場月薪起伏變化小,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年的人力運用調查報告顯示,臺灣約有將近四成二的受雇者,月薪仍不到3萬元,國內上班族面臨凍薪窘境,偏偏物價又不斷上漲,導致實質消費力「倒退嚕」。根據人力銀行2013年11月調查,目前國內有近27%的上班族,在正職工作之餘,還從事兼職工作,其中最大原因,就是想要「增加收入、提升生活品質。」
Q.勞退?勞保?到底有什麼不同?
A.勞退是「勞工退休金」,勞保是勞保年金,兩者相加就是勞工的退休金。
先來簡單了解一下退休金帳戶的組成。目前勞保退休金帳戶分成兩大部份,一個是由雇主、個人提撥,即「新制勞工退休金」;另一部份則為「勞保年金」,是由勞保保費所支付,就是由勞工每個月支付的勞保費用所累積而成。
①勞工退休金
勞工退休金是指勞工退休時,雇主依法給予勞工的退休金,分為勞退舊制與勞退新制,其中勞退舊制已經全面退場,所以不再討論。勞退新制是依據「勞工退休金條例」,每個月公司老闆除了給付員工薪水,還要以員工投保工資的至少6%,額外拿出一筆經費,勞工也可以自己決定要提出多少比例(0∼6%)的月薪,存在勞保局設立的「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中。不管我們換工作或因為公司倒閉而失業,都不會影響這筆退休金的金額和提領資格。
也就是說,這個「退休金專屬戶頭」會一直跟著我們,等到年滿60歲時,就可以自行向勞保局提出請領。如果我們不幸在60歲之前就過世了,家屬或遺囑指定請領人也領得到。
雇主提撥:43,900×6%=2634元
勞工提撥:43,900×(0~6%)=0~2634元
若月薪43,900元,每月勞退帳戶存入的金額最低為2634元,最高為5268元
②勞保年金
在勞保年金的部分,上班族每個月要被扣幾百塊錢的「勞保費」,就是用來付勞保年金的錢,但是勞保年金除了自己支付的部分外,公司與政府也會一同分攤。其比例為個人負擔20%,公司(投保單位)負擔70%,政府負擔剩下的10%。
舉例來說,目前勞保費用分擔的比例,個人負擔20%,以薪資投保上限43,900元來計算,原勞保費率8%,所以勞工每個月要負擔的保費就是702元。
43,900×8%×20% =702元←每月勞保保費
Q.每個月的薪資單都有扣勞保費,到底是繳什麼錢?
A.薪資單直接扣繳的是勞工保險費,勞退是公司替你繳的,不會扣薪水。
常常有人搞混勞工退休金(勞退)和勞工保險(勞保),以為每月繳的
勞保費用,就是勞退新制的退休金,其實,「勞退」和「勞保」兩者的福利是並存且相加的。
我們每個月領薪水時,直接從薪資單上扣除的勞工保險費,就是退休後所領的「勞保年金」,而「勞退」是公司每個月額外提撥至少6%,存在勞工轉屬帳戶,不會扣勞工的薪水。如果勞工自己也要提撥存進專戶,會用繳款單的方式繳錢,而且自願提繳的部分,還可以在報稅時扣除所得淨額。
Q.公司提撥的6%退休金,根本沒有存入我的銀行帳戶,錢被公司吞掉了怎麼辦?
A.勞退提撥後存入勞工的個人專戶,雇主完全無法挪用。
有些勞工朋友對於規定不太了解,誤以為「勞工退休金」及「勞保年金」,歸屬權屬於雇主,有時候會在不知情的狀態下,犧牲自身的權益。
其實依「新制勞工退休金」和「勞保年金」規定,專戶所有權歸屬均於勞工,公司或雇主不能查詢員工的個人專戶金額。只有勞工可以自行查詢,來確認雇主是不是有確實提撥。
2-5壽險不是活愈久領愈多嗎?
擁有一對令人稱羨兒女的Amy,儘管工作、家庭兩頭燒,卻永遠像是有著用不完的活力。35歲的她,是個稱職的會計小主管,收入不低而且穩定,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為了保障家人和孩子未來的生活無慮,她最近開始考慮,每個月撥一點錢出來買份壽險。
身為會計,Amy對於錢的事情特別敏銳,雖然已經約了保險業務來介紹壽險保單,但她不想在毫無概念的情況下,被業務「哄」得簽下保單,正好同部門裡有幾個同事有過投保壽險的經驗,於是她趕緊趁著午休吃飯時間,問問同事們有沒有什麼建議。
沒想到,話匣子才一打開,已經快50歲,且抱持獨身主義的會計經理Betty就搶著說,她最近正在跟業務重新檢視保單,突然意外發現,她的壽險在期滿後拿不回保險金,就連之前所繳的保費也不會再退回。Betty這個問題讓Amy大感疑惑,難道壽險不是現在繳個10年、20年的錢,然後等自己死後就可以留一筆錢給家人嗎?繳完錢、期滿後竟然拿不回保險金,那幹嘛還要保險?
Q.這張保單的保費比較便宜,適合保費預算不高的人。
A.這張是「遞減型」壽險,保額會逐年減少,所以保費便宜,其實比較適合有房貸的人。
臺灣人買保險都喜歡有「終身保障」,普遍對於壽險的概念只有「終身型壽險」,以為只要繳了20年的保費,就等著到死亡的那一天,讓家人領到一筆保險金。但其實順應大家的經濟能力,對於保險的期望不同,壽險也有很多種,像是針對特別時期加重保障的定期壽險、幫忙支撐房貸或車貸壓力的遞減型壽險,及可以對抗通貨膨脹的增額型壽險。
很多想要買壽險的人,是因為有了小孩,背負的責任變得重大,擔心要是有個「萬一」先離開人世,留下來的家人少了經濟來源,會難以生活下去,便希望藉由保險,給他們留下一些保障。但這個時期的經濟壓力,也多半最沉重,硬要每個月撥出3、5千元來繳保費,也是強人所難。這時候就不要只在意是否「終身」保障,反而應該選擇定期壽險,先用較少的保費撐過這一段經濟吃緊的時期,等到10年或20年後,家庭支出沒那麼多,薪水收入也(應該會)比較高時,再來投保保費較貴的終身壽險。
而像Betty這樣,事業收入已經達到一定水準,又沒有經濟重擔的人,其實就不一定要選擇定期保險。尤其定期保險最高只能投保到80歲,以她的年齡來看,或許盡快改為終身壽險,反而更為適合。
Betty接著說,從她投保壽險竟然領不回保險金的這件事,她才知道,原來有些壽險不是「活得愈久、領得愈多」,這時出納組的Cathy出聲了:「對呀,像我的就是活得愈久、領得愈『少』,好像在叫我應該早點上天堂一樣!」
才20出頭的Cathy,進會計部門不到兩年,薪水也是最基本的只有2萬6,她剛從學校畢業時,就有做保險業務的同學向她推銷,當時她以「沒有工作收入」的藉口拒絕了,但是在她考進公司不到3個月,那位同學又找上了她,而且推薦了一張保費相對低廉的保單給她。
可是她卻發現,保費的確是比較低沒錯,但保額也會愈來愈低,根本是一份又稱為「房貸壽險」的「遞減型壽險」。保險金是在發生事故、沒有收入時,幫忙繼續繳交房屋貸款,以免房子被銀行收回,但Cathy沒有買房子,根本就不該買這種保險。顧及Cathy的經濟能力,提供她保費較便宜,但保額就會逐漸減少的「遞減型」,其實Cathy才是真正該買定期壽險的人呀。
Q.這張保單的利率是4%,跟銀行定存利率不到2%相比,投資報酬率好太多了?
A.那4%是要累積到第20年才有的利率,前19年沒有喔!
聽了同事的經驗後,Amy相信自己已經做足了功課,所以當業務推薦一份「保額會以複利增值」,保證「活得愈久、領得愈多」的保單時,她馬上就同意簽字投保,而且對於業務提出4%的複利利率,比銀行的定存利率還高,更是愈想愈滿意。
但是等她拿到保單,與老公仔細一算後發現,每年「滾動」的複利利率根本不到4%,而是到「第20年」的保單價值與所繳的保費相比,有相當於達到4%的利息,真正的投資報酬率,跟她想像的「差很大」。
《平民保險王》作者劉鳳和曾經分析過,有些保險公司會故意不說清楚,到底是用單利還是複利在「滾」,這種小詭計,從下表就可以看出其中奧妙。
有些業務看準了大多數人都不喜歡算數學,也不愛看密密麻麻的數字報表,所以會「偷吃步」,直接用期滿那一年的利息總額,換算成保險利率,再向保戶說明。因為本來就是用複利計算(這一點沒有也無法騙人),所以累積了10年或20年的平均利率,一定會比實際的利率更高,做為推銷話術也就更「漂亮」。但只要保戶勤勞一點,實際拿計算機按一按就知道,事實上到底是用幾%的利率在計算複利。
2-8【癌症】標靶藥物不給付?
阿文在43歲那年,發現自己腰圍的「游泳圈」愈來愈明顯,開始使用健康轉盤減肥,卻意外「扭」破了體內高達13公分的肝臟腫瘤,因為右腹劇烈疼痛才知道,這日漸增加的「游泳圈」不是因為肥胖,而是已經罹患了肝癌,而且已經是肝癌第3期。
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阿文陸續進行了5次大大小小的手術,但癌細胞還是轉移到肺部,在無法繼續以手術切除治療的情況下,只能改用標靶治療藥物,進行口服式化療控制。
阿文說,口服標靶藥物因為沒有健保給付,吃一顆就要花1,640元,一天得吃4顆,每個禮拜的藥費就高達4萬多元。「這樣的負擔幾乎沒有人能夠吃得消」,可是為了不讓病情惡化,還是只能硬著頭皮吃下去。
雖然在生病前,阿文曾聽業務員的建議,保了3個單位的癌症險,還有日額2,000元的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加起來住院的日額超過8,000元。原本以為保障已相當足夠,但現在才發現,罹癌的嚴重性遠遠超過自己想像……。
阿文表示,其實這些保險給付,對罹癌之後的手術和自費檢查項目,確實在經濟上有很大幫助,但等到病情擴散無法進行手術,開始改用口服標靶治療藥物後,保險公司居然一毛錢都不給付,還得經過強力爭取,才願意以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中,門診醫療項目的10萬元限額,予以理賠。阿文說當自己真的生病時,才知道買的癌症險雖然每天有2,400元的化療給付,但進一步細看保單條款,關於癌症化療的名詞解釋,特別限定在「注射或血管」給藥的化療,因此,在病情加重(用標靶治療)時,反而無法從保險中得到應有保障。
Q.標靶藥物的效果還在實驗階段?
A.標靶藥物是現在最熱門的醫療技術,未來應成為治療癌症的主流。
事實上,以標靶藥物治療癌症,已經成為未來的趨勢,可是多數標靶藥物並不在健保的給付範圍內,必須由患者自費負擔,同時,癌症險保單都是定額給付,也無法像實支實付型醫療險一樣,申請到健保不給付的自費補助,負擔醫療支出。
馬偕醫院指出,化療事無論好壞細胞通殺,所以會產生嚴重副作用,反觀標靶治療藥物,不但治療效果更佳,也讓副作用變得更低,治癌計畫不再是夢想。而且標靶治療藥物,適用癌症項目,從乳癌、大腸癌、直腸癌、肺腺癌、腎癌等,都有不錯的療效,因此,一般認為未來癌症標靶治療,將逐漸取代傳統化療,成為抗癌的主流。
馬偕醫院強調,像是「基利克」、「艾瑞莎」、「蕾沙瓦」、「紓癌特」等,皆為天天在家自行服用的口服式標靶藥物,是近幾年癌症治療的新趨勢。但這些1年吃下來動輒上百萬元的標靶治療藥物,並不一定能獲得健保給付,比較穩當的規劃方式,是採用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險的「雜費」項目,以及重大疾病險,來貼補支出。
碰到相同情形的不只是阿文,現年47歲的Ellis,因為出現右側大腿、下背部疼痛等症狀,才發現是腎癌轉移至骨頭,病情原本惡化到需要坐輪椅,不過後來使用口服標靶藥物「紓癌特」,先將腎臟腫瘤縮小再開刀切除,之後也持續靠口服治療控制病情。
另外像是心肌梗塞使用的血管支架,雖然健保給付的支架價格僅4萬元,可是半年內血管再狹窄率有20%;而自費的塗藥血管支架,雖然要價7~12萬,但半年內血管再狹窄率僅5%。因此,只要負擔得起的病患,多會選擇自費使用後者,這顯示健保的醫療項目確實有所不足。
Q.癌症已經是主要死因,健保應該都有給付各種治療項目吧?
A.給付項目可能少又過時,最好用醫療險來補充健保不給付部分。
根據衛生署統計,去年十大死因的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76.7%,其中,惡性腫瘤占28.4%,連續31年居於首位。而國民健康局也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新診斷病例人數,已突破9萬人大關,癌症新例持續攀升,平均每5分48秒就有1人罹癌,再創癌症時鐘的新高。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以及藥品日新月異,現在不少藥材、耗材,都在健保不給付的範圍內,這表示想要擁有較好的醫療品質,民眾都必須自掏腰包,尤其是癌症病患,醫療費用約是一般病患的5.7倍,想要轉嫁相關風險,必須透過商業保險補足。
Q.既然癌症比較嚴重,那只投保癌險應該比較省錢?
A.防癌險主要聚焦在癌症獨有的手術或醫藥,住院、看護等項目還是傳統醫療險才有。
目前不少保險公司都建議,雖然癌症為10大死因的第一名,但是投保醫療險時,不建議只購買癌症險,畢竟癌症險可提高癌症醫療保障,但主要還是僅針對「癌症」治療,無法囊括其他各種疾病,如果預算有限時,應先把醫療險的保障買足,必備的醫療保障較完整。
保險公司解釋,如果直接購買癌症險,目前市面上商品,多是在保戶確定罹癌後,先給付一筆初次罹癌保險金,然後再依治療癌症的各項內容,例如住院、療養、手術、化療及放射線治療等實際醫療行為,額外給付定額保險金;另一種則是一次給付型的癌症險,罹患癌症立即給付一筆理賠金,契約也跟著終止。
反觀一般醫療險,可分為「日額型」及「實支實付型」,在保額均為3,000元的前提下,如果民眾住院10天,自費金額及健保部分負擔為16.4萬元,日額型醫療險可理賠3萬元(3,000元×10天=3萬元),至於依醫療單據理賠的實支實付醫療險,則有機會可以全額給付。
實支實付與日額型醫療險,都會針對「住院」及「手術」給付保險金,兩者的住院保險金,都是以「住院天數」乘上「住院日額或計劃單位」計算;手術保險金則是「住院日額或每單位限額」乘上保單條款中註明的各種手術倍數,計算手術賠償的金額。
差別在於,日額型醫療險是以診斷證明書為給付依據,即使在住院期間沒有升等病房,或手術沒有部份負擔,還是可以獲得住院與手術保險金的理賠。
實支實付醫療險,則是以醫療收據申請理賠,也就是保戶實際支付的醫療費用,才能請領保險金。所以保單示範條款,在每日病房經常費用保險金的給付項目中,除了「升等住院之病房費差額」,還有「管灌飲食之外之膳食費」、「特別護士以外之護理費」。
Q.除了醫療險和防癌險,還有哪些補強步驟?
A.重大疾病也會影響人生,因此投保「重大疾病險」更能保障生活。
另外,也可考慮重大疾病險與特定傷病險,此類商品最大的特色,就是保險金屬於「一次給付」,只要經診斷確定罹患重大疾病或特定傷病,且在保障範圍之內,即可支付,而癌症通常也有包括在內。保險公司解釋,特定傷病險與一般醫療險最大的不同處,在於醫療險需視住院及手術等各項實際醫療行為,逐一申請理賠;特定傷病險的保險金則屬於「一次給付」,只要經診斷確定為罹患保障範圍內的特定傷病項目,即可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且不需蒐集醫療收據。
而且因為一次給付理賠金的特性,不僅可作為罹病後的薪資損失補償,且不論是採用昂貴自費的新式療法,或是補貼短期間經濟收入中斷,都可透過這筆理賠金作補償。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很多治療在門診就能進行,包括是癌症病患,醫院常在完成切除手術後,就要求病患出院,改到門診治療即可。但醫療險、癌症險多是病患住院才理賠,使得往後治療費用,反而造成病患負擔,此時重大疾病險或特定傷病險,都能夠輔助。
但值得一提的是,重大疾病險與健康險一樣,為預防保戶帶病投保,都設有「等待期」,也就是投保後的特定時間內,即便發生契約載明的理賠項目,保險公司也不予理賠,須過了等待期,才開始理賠。現在的重大疾病險,等待期設計大多為30∼90天不等,因此,投保時應選擇等待期愈短,對保戶愈有利。
目前國人最常見的10大癌症,雖然住院天數、總花費會因病情而異,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但是一般來說,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都有健保給付,病人需要自費、花最多錢的,反而是自費用藥的部分,而這些特殊用藥不一定每家防癌險都有理賠,因此,最好方法就是提高癌症住院的保險金。
所謂的癌症住院保險金,是指因癌症入院治療,可以領到的日額保險金,投保1單位最低的金額,為每日給付1,000元,投保單位愈高,日額給付才會倍增,可是保費也愈高。
Q.健保病房又難排又擁擠,設定多少的住院日額比較適當?
A.考量病房升等的費用,住院日額最好有3,000元以上。
目前健保只給付3∼6人病房的病房費用,但許多醫院幾乎都是一床難求,再加上癌症病人在治療過程抵抗力較差,要降低病房內感染的可能性,最好是選擇單人房或雙人房。
以實際單人或雙人病房的費用計算,最少也要補繳至少1500∼3000元的差額,因此,保險業者普遍都會建議,防癌險住院日額理賠金至少要達3,000元以上,且就算未來選擇不升等,還是直接住健保病房,3,000元的理賠金也能拿來支付自費用藥、營養補充品等部份。
但如果還想要有足夠保障,保險公司普遍不太建議,繼續提高防癌險的住院日理賠,而是建議搭配終身醫療險,以及實支實付醫療險,以免排擠癌症以外的住院醫療保障。像是購買終身醫療住院日額理賠金至少3,000元的保單,再加上住院日額理賠至少3,000元的防癌險,等於1天就有6,000元的補貼,住院30天就有18萬元,對於一般中度癌症患者來說,已經可以減輕不少負擔。
此外,在面對標靶治療、免疫性高蛋白等高貴自費用藥的醫療缺口,則可以用實支實付醫療險來彌補。住院實支實付醫療險給付方式,可分為住院日額,或是提供一定額度的雜項給付,病患可以選擇用雜項的方式申請理賠,來支付標靶治療等費用。
Q.得到癌症很嚴重,大幅增加防癌險的保額好嗎?
A.相當的保額時,防癌險通常要付出比較多代價,因此提高傳統醫療險的保額比較妥當。
以市面上住院日額3,000元的防癌險,和住院日額3,000元的終身醫療險,加上當次住院,雜項給付20萬元的實支實付醫療險組合保險套餐來看,年繳保費至少6萬元起跳,保費雖然較重,不過這種組合已能兼顧癌症,與癌症之外疾病,住院的相關醫療開銷保障。
若是預算有限,也可以考慮,酌量減低保費最重的終身醫療險,譬如降低住院日額理賠金額,以有效壓低總保費開銷。目前一般的特定傷病險,以30歲男性保額100萬、繳費20年為例,每年保費約4萬,但預算有限或已有壽險保障的人,也可選擇只買附約,會比主約便宜,不過由於沒有壽險保障,因此沒有現金價值和身故保障。
保險公司認為,若真要買附約形式的特定傷病險或重大疾病險,通常要附加在終身壽險主約之下,且建議壽險保額必須與重疾保額,成一定比例。舉例來說,像是重疾保額20萬元,壽險保額10萬元,如果想省錢,就要找主約壽險保額比例低的比較好。
Q.有了醫療險和防癌險,就萬無一失了嗎?
A.除癌症以外的重大疾病也要注意,可搭配醫療險附約提升保障。
以目前市面上推出的保單來看,屬於保險主約的重大疾病險,多數都是屬於終身險的型式,而附約為主的重大疾病險,則明顯多為定期險,不過也有保險公司推出,可以重大疾病定期險主約的型式,各種商品都有其特點存在,要依客戶不同屬性來選擇。
年輕上班族如果預算較少,在考量手邊資金運用效率,建議先買年輕時購買保費會便宜很多的定期重大疾病險,可是要記得在保單到期前進行續保,以免保障中斷。相反的如果預算夠,退休金準備也已經無虞的消費者,考量到保障不中斷,會建議買保費一致的終身型保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