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氣馬雲:永不放棄的創業教父
謝殘陽
- 出版商: 華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02-15
- 定價: $320
- 售價: 9.0 折 $288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304
- ISBN: 9865670364
- ISBN-13: 9789865670368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5~7天)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簡介>
封面文案
馬雲在成功之前極其普通,普通的讓人覺得他好像就是我們的鄰居,
在他的身上就有你我的影子。
甚至從某種角度看,馬雲似乎還不如我們。
封底文案
馬雲在這本書中可能並不是一個主角,在這本書?他更像是一個符號,這是一本成功學範疇的書,即使沒有馬雲,我們一樣可以說,這是一本教你成功的書。
世界上的成功人士有那麼多,我們不可能覽盡世界上所有的成功,想要成功,必須找出這些成功中的共通的東西——那些最簡單卻最有效的東西。
馬雲之所以會成為我們研究的符號,是因為馬雲的成功幾乎包含了一切成功所應有的要素,我們剖析馬雲的成功歷程,就會見到一片廣闊的天空。
馬雲之於中國,在於他讓人們意識到,成功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任何人都可以成功;馬雲之於成功,在於他讓成功變得有章可循,讓成功變成每個人觸手可及的璀璨。
馬雲——永不放棄的創業教父
馬雲在這本書中可能並不是一個主角,
馬雲在這本書?更像是一個符號,
這是一本成功學範疇?的書,
即使沒有馬雲,
我們一樣可以說,
這是一本教你成功的書。
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聽過一些馬雲的故事,許多人都能講出很多馬雲的經歷,但是這本書卻想給您呈現一個不一樣的馬雲,一個耳目一新的馬雲。我們試圖以一種更加理性、更加客觀的方式,來解讀馬雲的人生,透過不一樣的觀點,來探索馬雲成功歷程中那些具有共性的東西。
目錄:
修身
中國教育體系中,將家庭稱為第二課堂,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馬雲幼年的家庭環境,有哪些因素決定著他未來的成功?從他幼年的經歷,又是否能夠推導出他未來的成功?作為普通人,我們更關心的是能不能從他的經歷,提煉出成功的因數。這才是我們想要解讀馬雲的因由。
第一章 少年不識愁滋味,打打殺殺也天真
1.家庭≈個性
2.不讀書,讀「壞」書
3.頑劣的背面是霸氣
4.委屈是最大的摧殘
5.殺人犯還是總統
6.最殘忍地殺死成功的希望
7.義氣少年的得與失
第二章 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扇窗
1.上帝造人都是公平的
2.成功都來自於火花
3.「無恥」才能無所不能
4.強化英語≠強化考試
5.無招勝有招
第三章 英雄可以不問出身
1.大學拒絕精英
2.馬雲的坎坷大學路
3.Professional和出身沒關係
4.英雄問不了出身
創業
創業總是年輕人的夢想,「70後」們在初入社會的時候,都有過闖蕩、創業的激情,但多少人最終在平淡的世界?變的庸庸碌碌?還有多少人在初入商海的時候折戟?
創業之路充滿了矛盾和變數,馬雲在這中間如同走鋼絲一般的表演,讓我們在大飽眼福之餘也會感觸頗多。
第四章 厚積薄發,在平淡的生活中磨煉自己
1.失敗不會伴隨一生,成功點燃自信
2.創業需要勇氣,但是也需要工作的積澱
3.愛情不是投資,卻能帶來財富
4.工作不僅僅是工作,也是收集資源的過程
5.從自己的優勢出發,尋找有前途的道路
6.善於經營的人不是過日子而是經營生活
第五章 走向成功的道路,永遠伴隨著思考與成長
1.機遇是偶然,但是只有做好準備的人才能抓住偶然
2.化劣勢為優勢是成功的必備能力
3.說服不了別人,就首先說服自己
4.看得比別人更遠,才能做得比別人更早
5.值得信任的老闆
6.有時候名聲在外,會發生在真正的成功之前
第六章 成功的定義不只一個,有時候放棄更是一種智慧
1.有時候真實也需要時間來證明
2.樹立信譽的過程往往艱辛而漫長
3.創業總是伴隨著艱辛和快樂
4.有的時候賺名聲比賺錢更重要
5.只要敢想敢做,沒有不可能
6.為了圓夢,放棄正在賺錢的生意
積澱
沒有什麼成功來自於想像和安逸,沒有經歷過起伏的人生,如同一杯白水,平淡而無味。在聚光燈下,所有人關注的都是成功後的喜悅,只有真正的智者,才懂的在那喜悅背後隱藏的波瀾壯闊的失敗,是真正幫助你走向成功的階梯。就像馬雲,也許只有當你看著他的那些起起伏伏,你才能真正理解為什麼他是如此偉大。
第七章 人生就是選擇與放棄的抉擇過程
1.順應時代並超越時代,抓住機會並創造機會
2.懷揣夢想的人,會比別人看得更多更遠
3.意想不到的收穫可能超越收穫本身
4.做有效率的亞洲人,辦高效的企業
5.最龐大卻最有凝聚力的團隊
6.致命吸引力是這樣形成的
第八章 理想的企業來自對理想的堅持
1.做一家102年的企業
2.為商不奸,為了小企業而奮鬥
3.信任是最大障礙,也是最大的機遇
4.最成功的計畫是不用去計畫
5.最成功的用人之道,是在正確的時候用正確的人
6.最大的成功來自對手的讚譽
第九章 獨特的思考方式,帶來獨特的經營理念
1.豪賭的背後是研究市場得到的自信
2.不是只有最賺錢的客戶才能帶給企業成功
3.合作共贏的理念,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
4.用戶的聲音是最直接的市場風向標
5.需求催生新技術,新技術帶來新優勢
6.有時候真的可能種豆得瓜
未來
事業的成功,帶來的是人們歆羨的目光,而真正的人生卻應該是在波瀾壯闊中的前行。若干年後,當馬雲隱退,安然地享受成功人士的生活,也完全符合我們眼中的「功成身退」的定義,可是如果真的是這樣,馬雲也就不再是馬雲,而他的電商王國也就不再是一個標誌著時代的偉大企業。
第十章 無論是機遇還是危機,都需要冷靜的應對
1.為未來佈局,應對未來的危機
2.資本極可能是致命的毒藥,稍不留神就會帶來致命的影響
3.小瑕疵可能帶來大打擊,領袖不能有一點疏忽
4.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利益和風險
5.尋找一個溫和的「關鍵先生」幫助自己渡過難關
6.危機往往在被忽視的時候慢慢接近
第十一章 如果你去計畫,你肯定要失敗
1.平靜中可能蘊藏危機,看透這些的人才會成為領袖
2.從企業出發,選擇最適合的人擔任最適合的位置
3.作為領袖,有的時候要承擔被人質疑的責任
4.有勇氣為企業負責的人,才能讓企業成功
5.成功的投資者不僅選擇投資,還要經營投資
6.精明的投資總會在適當的時候帶來適當的回報
第十二章 馬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1.成熟的領袖會儲存人才,但是不會放棄兄弟
2.英雄惜英雄,領袖贊領袖
3.創業者的一切行動都是實現理想的過程
4.挑戰傳統商業模式,創造消費時點
5.商場如江湖,交朋友比打擊對手更重要
6.結束就是開始,重新出發
7.故事在繼續,精彩的人生永遠沒有休止符
後記
前言
「一個公司是不是偉大,不是看它賺了多少錢,要看它有沒有為社會解決問題。如果銀行不作出改變,那我們就來改變銀行。」
時至今日,馬雲在顛覆了零售業、改造著物流業的同時,又挑戰著金融業。2013年6月5日,支付寶推出一項餘額增值服務「餘額寶」,僅兩百多天時間,其基金規模就從0發展到2500億元,又用了大約三十天的時間,這一規模增長至4000億元!猶如一條「鯰魚」,餘額寶攪動了中國金融業的一池春水。
面對來自銀行的圍剿,以及有人稱其為「打監管擦邊球」,馬雲依然鎮定自若:「如果有一天,餘額寶的利率和銀行的存款利率並軌了,即便餘額寶的使命真的終止了,它已經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祭出餘額寶、挑戰金融業之後,2014年6月,馬雲的一個舉動,又再次跌破人們眼鏡。6月5日,阿里巴巴與?大集團正式簽約,前者以戰略投資者身份斥資12億元,入股?大旗下足球俱樂部。
?大足球俱樂部是一支球隊,但?大集團是一家房地產公司。入股?大,馬雲僅僅在試圖謀求改變中國足球的這個舉動,很容易讓人們聯想起2013年「雙11」時,他對房地產發出的一番言論。難道,馬雲又要開始向房地產行業「進軍」?
美國當地時間9月19日上午9點半,阿里巴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敲鐘上市。阿里巴巴的開盤價為927美元,當天報收9389美元,市值達231439億美元,一躍成為僅次於谷歌的第二大網路公司。
對不斷突破邊界的馬雲來說,未來,一切皆有可能。
馬雲是中國網路、也是中國商界一個傳奇式的人物,他起伏的人生軌跡,充滿霸氣的各種言論,讓他在商業成功的同時,更成為一個社會符號,一個承載著許多人夢想與希望的榜樣。
如果回望馬雲的人生,我們會發現,他在成功之前極其普通,普通的讓人覺得他好像就是我們的鄰居,在他的身上就有你我的影子。甚至從某種角度看,馬雲似乎還不如我們。
但是正是這樣的成功人士才更有魅力,因為我們可能並不比這些人差。我們只是缺少了一點機遇,這種機遇可能是一點運氣、可能是一點靈感,還可能是一些方法。缺少了這樣一點點發現,才不能像他那麼成功。
運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方法卻是可以研究和學習的,這些方法,也正是本書最想探討的。
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地聽過一些馬雲的故事,很多人都能講出馬雲部分的經歷,但是本書卻將給您呈現一個不一樣的馬雲、一個耳目一新的馬雲。
我們也在講馬雲的故事,但是我們不拘泥於馬雲的經歷,我們更關心經歷背後的故事。我們試圖以一種更加理性、更加客觀的方式,來解讀馬雲的人生,透過不一樣的觀點,來探索馬雲的成功歷程中具有共性的東西。
馬雲在這本書中可能並不是一個主角,在這本書?他更像是一個符號,這是一本成功學範疇的書,即使沒有馬雲,我們一樣可以說,這是一本教你成功的書。
世界上的成功人士有那麼多,我們不可能覽盡世界上所有的成功,想要成功,必須找出這些成功中的共通的東西——那些最簡單卻最有效的東西。
馬雲之所以會成為我們研究的符號,是因為馬雲的成功幾乎包含了一切成功所應有的要素,我們剖析馬雲的成功歷程,就會見到一片廣闊的天空。
馬雲之於中國,在於他讓人們意識到,成功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任何人都可以成功;馬雲之於成功,在於他讓成功變得有章可循,讓成功變成每個人觸手可及的璀璨。
<作者簡介>
謝殘陽
謝殘陽,獨立研究者,曾遊學美國,回國後持續對國內經濟進行觀察研究,曾出版《誰在做空中國》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