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中度所得陷阱的台灣經濟 1990~2020

陳添枝

  • 出版商: 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 2022-02-25
  • 定價: $500
  • 售價: 8.5$425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392
  • ISBN: 9865254433
  • ISBN-13: 9789865254438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5~7天)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為何過去談台灣經濟,三句不離中小企業,如今則必談台積電? 

  ●民主化對經濟發展而言,是禮物,還是包袱? 

  ●兩兆雙星發威了嗎?台灣品牌的未來又在哪裡? 

  ●中國崛起對台灣產業是助力,還是阻力? 

  ●台灣如何成為世界唯二在極短時間內躋身已開發的國家? 

 

  縱橫學界與政界的知名經濟學者陳添枝,

  在台灣人均所得突破3萬美元之際,

  梳理1990~2020年台灣經濟脈絡,並提供未來發展的重要指引

 

  1950~1990年,台灣經濟從開發中國家順利走過初步工業化的階段,達到每人所得1萬美元的成就,造就台灣經濟奇蹟。如今,到了2021年,台灣每人所得超越3萬美元,順利突破中度所得陷阱,成為已開發國家。在如此短的時間達到這樣的成就,在世界上除了南韓,就是台灣。

     

  這30年來的努力國外學者沒看見,因為他們都被中國的快速成長所吸引,但是從實際數字來看,台灣已經無聲無息創造又一次的經濟奇蹟。這段工業化後期的產業發展比工業化初期更困難,因為產業已經走過價格競爭,進入品質競爭,不能靠便宜而成長,得靠創新來成長。而台灣雖然有民主化與中國崛起的內外兩個因素,但藉由組織轉型、創新與品牌的發展,確實繳出一張亮眼的成績單。

    

  在這本書中,陳添枝記錄這30年來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肯的給予這段時期台灣經濟評價。不過邁入已開發國家以後,台灣仍面臨很多挑戰, 作者也提出幾個未來發展方向供讀者參考。

 

  ※本書收錄〈台灣經濟大事件〉年表

 

好評推薦

 

  陳添枝整理近30年間的台灣經濟發展歷程,聚焦民主化政府下的產業政策,記錄台灣在全球化的產業鏈下如何突破高速成長後的產業轉型,不論是在產業界努力拚經濟的經理人,或是擬定與研究產業政策的政府官員與學者,都能從這本書中得到很多啟發。——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施振榮

 

  台灣經濟經過30年(1990~2020)的奮鬥與掙扎,終於跨越了「中等所得陷阱」(每人所得3萬美元)。這是30年來經濟成績單上平庸中的「不平庸」。

    

  本書作者學養豐富,曾在國民黨與民進黨執政時先後擔任經建會與國發會主委,負責台灣經濟策略的訂定與運作,對30年來台灣經濟的轉變及歷程提出了精闢的觀察、評析與解讀。

    

  書中特別討論到如何應對產業組織轉型、民主化的包袱,及中國崛起的影響。結論是:台灣走的這條路,平凡、辛苦、笨拙,稱不上「奇蹟」的等級,卻有重要的學習價值;似乎也更有複製的可能。

    

  這是一本關心經濟發展者,值得細讀的好書。——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高希均

 

  氣候變遷、疫情不減、大國交惡,政經動盪的時代裡難找解方,一旦系統背離舊有標準、價值,既有的制度和態度支離破碎,世界已進入不斷從失衡找回均衡的歷程。

 

  70年來的「發展型政府」,只有「發展」才是硬道理。添枝一本不信東風喚不回的學者本色,完整的追述工業化後期轉進品質競爭,期能把握科技深耕基礎,突破定價、規格的智財權權力遊戲,以技術能量提升,參與全球產業鏈重組,為地緣政治再均衡中的台灣,再造國際地位。然而,長期的經濟停滯,根本的原因在於國家的「不作為」。面對新世局領導者的方向,行政規畫的思維與途徑,仍需「有為的政府角色」,繼續「發展」職責功效、民主化下的政治責任,更不得忽視發展中的貧富差距之擴大。——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余範英

 

  作者一生鑽研產業經濟、國際貿易與經濟發展。此書是作者匯集其近四十年研究心得,以及任職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與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期間,實際參與台灣經濟發展之規畫,與研究、觀察鄰近國家之發展的見聞、體會、感想與省思,所完成探討台灣如何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嘔心瀝血之作。本書主要著重於台灣近30年來的發展歷程。

    

  此書是寫給普羅大眾閱讀的通識性著作。全書不含艱澀難懂的經濟學術語與理論,也無統計圖表;只見作者以平實無華、極為流暢的文字,對影響台灣經濟發展的各項因素,以及各重要產業之發展過程與興衰,娓娓說給讀者聽,可讀性極高。作者對部分議題的看法可能涉及仁智之見,也可供思辯之用。——東吳大學講座教授,前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許嘉棟

作者簡介

陳添枝

  曾任台大經濟系教授、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經建會和國發會主委,現為台大名譽教授,清大台北政經學院約聘教授。

目錄大綱

推薦序  應對台灣產業未來的重要參考書  施振榮

各界好評

自序

前言 一九九○年後的台灣經濟奇蹟

 

第1章 低成長的年代

中度所得陷阱:靠資本累積促成經濟成長的極限

四小虎的轉型:台韓星港利基不同,命運也不同

組織轉型:從「毛三毛四」到破壞式創新

微笑曲線:脫離製造紅海,改變工程師基因

制度創新:民主化後的經濟改革嘗試

 

第2章 產業組織的變與不變

中小企業:台灣經濟奇蹟的創造者

生產網路:如變形蟲般的代工帝國

規模化:從血汗工廠轉型研發夥伴

產業網路重構: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創新脫鉤

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護國神山群

 

第3章  民主化是禮物,還是包袱?

發展型國家:政府照樣領頭拚經濟

政府投資:打造新興產業的領頭羊

國營事業民營化:拔掉經營的緊箍咒,提高經營決策效率

公共建設:藍綠都愛「十大建設」

反經濟發展勢力:勞權與環保的兩大衝撞

 

第4章 產業政策的功與過

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獎勵投資多於獎勵升級

規模的迷思:企業變大,但沒有變強

技術政策:科專是產業政策新工具

產業創新條例:打破政府選擇贏家的思維

 

第5章 兩兆雙星發威了嗎?

半導體產業:汰弱留強的殘酷市場

護國神山:從晶圓雙雄到台積電獨霸

平面顯示器:中國攪局下的十年慘業

生技產業:挑戰新藥開發的傲骨

數位內容產業:殞落的明星

 

第6章 顛簸坎坷的創新之路

創新驅動:台廠的兩大路障

共同創新:與蘋果、特斯拉合組研發團隊

功能創新:化身品牌廠的「軍火供應商」 

隱形冠軍:深耕技術、創新應用

代工廠的創新:不是沒有,是沒被看見

 

第7章 品牌之路路迢迢

工廠思維:「堅若磐石」也難打動消費者

技術的陷阱:雖有創新,難成大器

小眾品牌:捷安特從大甲騎向國際

中國市場的誘惑:十四億人口的「本土市場」?

台灣品牌的未來:從關注「成本帳」轉向「銷售帳」

 

第8章 對大陸投資的得與失

西進、南進、上進:其實並非選項

加工出口:在世界的工廠練兵

內銷市場:難以鯨吞的世界市場

無國籍公司:台骨陸皮的KY公司變生力軍

何者得何者失:製造業升級、服務業坐困

 

第9章 二十年悶經濟的啟示

亞洲金融風暴:躲進政策保護傘,反而帶來詛咒

追逐獨角獸:台灣缺少利用網際網路造反的人

尚未起飛的服務業:金融、觀光、餐飲,誰有出口潛力?

半途而廢的ECFA:雪中不送炭,看不到牛肉

悶經濟下的希望:台灣資通訊捲動全球數位浪潮

 

第10章 越過中度所得陷阱的經濟奇蹟

微笑曲線的變樣:谷底長出了山頭

如果沒有中國崛起:產業轉型較平順但緩慢 

如果沒有民主化:產業結構不同,但發展方向不變 

如果沒有IT產業:難以實現高度工業化

台灣經驗的價值:聯盟資本主義下的成功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