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教育學:生命史取向 Narrative Pedagogy: Life History and Learning
Ivor F. Goodson , Scherto R. Gill 著 丁奇芳、王勇智、洪慧真、張慈宜、陳永祥、蔡仲庭、鄧明宇、賴誠斌 譯
- 出版商: 五南
- 出版日期: 2020-02-21
- 定價: $320
- 售價: 9.5 折 $304
- 貴賓價: 9.0 折 $288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216
- ISBN: 9577638511
- ISBN-13: 9789577638519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5~7天)
商品描述
眾所周知,我們正活在一個「敘事時代」。社會科學為了回應這一趨勢,許多學科都開始使用生命史和敘事方法。當我們從強調客觀性的現代主義時代轉向以主體性的後現代主義時,這種對敘事的訴求在學術界可能變得更加明顯和清楚,這樣的情形也同樣出現在社會和商業論述中。
這種敘事形式其中一個常被忽視的面向是教育學交會(pedagogic encounter),這樣的現象存在所有敘事和傳記研究裡。這本書從根本問題上反思和檢驗了我們學習過程中的生命敘事,這為我們稱之為「敘事教育學」提供了一系列研究和指引,它為這些敘事過程提供了資源和探索,以使我們可以學習環境並在生命中學習。聚焦在生命史使我們能夠在學習者的敘事地景中學習,並透過這些教育學交會,允許我們辨認學習的途徑並得到支持。
目錄大綱
致謝
前言
推薦序:是方法也是行動實踐
第一篇 敘事作為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敘事的概念 賴誠斌、丁奇芳譯
一、生命和敘事
二、從敘事角度來看認同概念
三、對敘說認同論點的挑戰
第二章 社會研究的敘事轉向 賴誠斌、丁奇芳譯
一、社會研究的敘事轉向
二、社會研究中的敘事
三、進行生活史研究所要面對的挑戰
四、生命敘事在不同學科中的運用
第三章 認識生命史的研究歷程 王勇智譯
一、生命史完整的研究過程
二、生活史研究作為敘事建構的場所
三、敘事作為研究的介入
四、「籠中之鳥」—潔絲米的故事
五、對話與反思
第四章 敘事建構及敘說能力 陳永祥、蔡仲庭譯
一、敘說特性
二、克里斯多福的敘事──他在生命中的學習
三、透過敘事的自我理解和轉變
四、對話和反思
第二篇 敘事作為教育學
第五章 敘說交會的本質 鄧明宇譯
一、敘事理解(narrative understanding)—一種詮釋學的計畫
二、敘說交會中的情緒
三、敘說交會的階段
四、互惠教育學(reciprocal pedagogy)—敘事的交換
第六章 敘說交會:人類能動性和社會行動 鄧明宇譯
一、敘事與自我性(selfhood)
二、生命敘事是種「傳記幻像」(biographical illusion)嗎?
三、仔細探究生命故事和敘事結構
四、敘說交會的重要性
第七章 學習與敘事教育學 張慈宜譯
一、透過敘說學習朝向及鞏固及轉化之可能性
二、敘說學習的螺旋歷程
三、敘事教育學的開拓
四、催化敘說學習的歷程
五、珍妮─敘事歷程的一則個案研究
六、對話與反映
第八章 敘事:在社群中學習及生活 洪慧真譯
一、敘事性理解、個體能動性及社會行動
二、傳記在師資培育的應用—在社群中學習
三、敘事的力量—活在社群當中
四、敘事教育學—旅程回顧
參考文獻
專有名詞中英對照及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