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產業策略與競爭 Strategic Maneuvering of Compettion for High Technology Firms
徐作聖、邱奕嘉、許友耕
- 出版商: 全華圖書
- 出版日期: 2003-06-09
- 定價: $300
- 售價: 9.0 折 $270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241
- ISBN: 9572140744
- ISBN-13: 9789572140741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5~7天)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
$1,200$1,176 -
$680$537 -
$600$540 -
$980$774 -
$1,150$1,127 -
$880$695 -
$860$731 -
$1,500$1,470 -
$450$351 -
$780$741 -
$760$600 -
$580$458 -
$590$466 -
$680$537 -
$480$374 -
$690$538 -
$420$332 -
$720$562 -
$600$474 -
$720$569 -
$560$442 -
$590$502 -
$350$298 -
$750$638 -
$560$476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 本書特色 本書特色: 1.針對國內高科技產業經營策略加以分析和規劃。 2.驗證產業和產業內企業策略的相關性。 3.完整的分析產業和產業內企業,兼具產業和企業的策略分析。 ■ 內容簡介 台灣經濟的持續發展及其遠景是建立企業信心及「根留台灣 」的最佳保證,而台灣的經濟問題的癥結在於產業結構轉型及技 術升級。經過了近20年的努力,台灣的產業結構已從傳統產業轉 型成以高附加價值、全球經營的高科技產業。但在轉型的過程中 ,廠商承習了過過去傳統產業的經營方式,以低成本製造、進口 取代的思維模式為唯一的經營策略,忽略了產業轉型所必需經營 的條件:科技創新、品牌經營、全球經營網路的建立,而其中科 技創新是台灣廠商最弱的一環。 科技創新競爭優勢的培養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國家面、產業 面、企業面。在國家在國家面上,在發展高科技的初期,政府的 介入是必需的,其功能除強化國家創新系統中的技術系統及經營 環境外,政府適時規劃國家重點產業的發展方向及國家產業組合 外也是提升產業科技的重要策略,過去台灣個人電腦及半導體產 業的快速發展即為明確的個案。在政府民間廠商的努力經營下, 上述兩大產業成為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引擎 (engine)型產業外, 除了帶動了週邊產業的蓬勃發展外,產業群聚 (clustering)及 技術擴散更經由多重管道擴散到產、學、研各界,造成了台灣第 一階段產業結構轉型的成功。 但在初期轉型的過程中,由於廠商過份強短期獲利能力的提 升,而忽略了產業轉型更重要的關鍵要素:企業面技術的提升及 經營能力的培養,而這兩大要素都非政府所能迅速介入而產生直 接影響的,企業主長期的經營才是致勝的關鍵,而現今台灣產業 轉型的困境至少部份是由上述因素所造成。 在產業面方面,企業對市場現況及未末發展方向資訊的解讀 是企業策略形成的重大憑藉,更是未來產業技術創新的指導原則 。在過去,台灣廠商的單一策略在於低成本管理,由於沒有多重 的策略選擇,故技術及市場資訊的獲取仰賴政府的奧援,無法培 養本身的技術及市場經營能力。面對使用相同策略的國內同業, 企業利用規模經濟的門檻與惡性殺價競爭,產業群聚的形成除了 靠政府大力促成之外,惡性挖角及仰賴政府提供技術成了唯一技 術擴散的管道。在面臨「知識經濟」時代的全球競爭下,加上「 低成本優勢」又逐漸被大陸及其他新興國家所取代,產業的發展 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 作者認為,產業科技的轉型應從企業策略面著手。換句話說 ,企業必須利用各種管道來強化其對全球市場資訊的分析與解讀 ,以此為基礎來發展其產業技術及經營策略。在產業策略分析中 ,企業可以瞭解本身的競爭現況以及未來競爭優勢/核心能力形 成的可行性,理性的在多重策略選擇中擇其最有利的策略(包括 技術、行銷、管理等配套戰術),更可因策略需求及國內外策略 夥伴結盟加速其競爭優勢的提升,如此才能跳脫「高科技產業傳 統化經營」的心態,真正地邁向高科技產業經營管理的境界。 本書就是針對高科技產業經營者策略分析與規劃而設計,全 書共分為12章,就台灣現今6大重點產業從產業面以及企業面加 以分析。在產業面的分析,資訊主要來至2001年春季,作者在交 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高科技行銷管理」的課程內容;而企業 面方面的分析主要是選自同學期「企業政策與策略管理」的課程 內容。 在產業的選擇方面,筆者選取了國內蓬勃發展的光電產業( 包括光通訊、光儲存、光顯示、資訊家電等四項)、IC封裝產業 、及生物科技產業等。在產業分析的模式方面,本書強調嚴格的 產業定義/市場區隔、產業現況及未來趨勢分析、產業與相關支 援產業的相互關聯分析(以產業魚骨圖表示)、成本結構分析、 產業競爭力分析、產業競爭優勢來源分析(locus of industrial leadership & sourc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產業關 鍵成功要素分析等8項。 企業面競爭優勢分析將以個案研究的方式來呈現,以第一人 稱的方式來分析台灣代表企業對未來競爭情勢的解讀及策略的規 劃。這些代表廠商分別為: 1.光通訊:光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光顯示: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3.資訊家電:宏達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4.生物科技:五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IC封裝:矽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企業競爭優勢分析的方法方面,本書採用筆者過去所發展的 「創新矩陣 & SWOT」模式為主(見拙作:策略致勝,遠流出版 公司,1999),除了分析產業關鍵成功要素及策略定位的關聯 性外,並針對企業及其主要競爭對手在關鍵成功要素上的優劣勢 ,以為企業未來策略規劃的指南。此一模式經過多年的發展,曾 應用在國內多家企業,是作者在策略管理課程中的重要教材。 本書的讀者可包含任何對台灣產業轉型策略有興趣的人士, 如果實務界、政府界、研究機構、及學術界的先知與朋友能因閱 讀本書而激發出一些策略性的思考,進而致力於產業策略的研究 研競爭優勢的提升,這也是作者為書的最大心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