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需求:聚焦於商業價值的20個核心實踐 Software Requirements Essentials: Core Practices for Successful Business Analysis

[美]卡爾· 魏格斯(Karl Wiegers)、坎黛西·霍坎森(Candase Hokanson)著 方達 譯

  • 高質量需求:聚焦於商業價值的20個核心實踐-preview-1
  • 高質量需求:聚焦於商業價值的20個核心實踐-preview-2
  • 高質量需求:聚焦於商業價值的20個核心實踐-preview-3
高質量需求:聚焦於商業價值的20個核心實踐-preview-1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高質量需求:聚焦於商業價值的20個核心實踐》從軟件需求領域中萃取出20個核心的實踐,覆蓋需求過程六大環節:需求的計劃、啟發、分析、規範、驗證和管理。《高質量需求:聚焦於商業價值的20個核心實踐》可以幫助團隊在短時間內瞭解和發現更精準的需求,通過充分的溝通和協作來得到更好的解決方案,以更有利於實現持續價值交付的順序實現更有價值的功能,讓業務得以持續和增長。 《高質量需求:聚焦於商業價值的20個核心實踐》尤其適合商業分析師、需求工程師、產品經理、產品負責人和開發人員閱讀和參考,可以幫助他們合力打造出可持續增長的業務。"

目錄大綱

詳細目錄

第1章 需求本質 001

1.1 需求的定義 002

1.2 需求工程的良好實踐 006

1.3 誰來負責所有這些事情 009

1.4 一些反復出現的主題 011

1.5 需求的生命周期和時間 012

1.6 上手指引 013

第2章 奠定基礎 015

2.1 實踐#1: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 016

2.1.1 業務問題 016

2.1.2 徵詢:定位實際問題 017

2.1.3 始終聚焦於業務問題 020

2.1.4 相關實踐 021

2.1.5 思考與行動 021

2.2 實踐#2:定義業務目標 022

2.2.1 業務需求 022

2.2.2 業務目標 025

2.2.3 成功指標 027

2.2.4 產品願景 028

2.2.5 相關實踐 030

2.2.6 思考與行動 030

2.3 實踐#3:定義解決方案的邊界 031

2.3.1 完善解決方案概念 031

2.3.2 設定上下文 033

2.3.3 擴展生態系統 034

2.3.4 應用解決方案邊界 036

2.3.5 相關實踐 037

2.3.6 思考與行動 038

2.4 實踐#4:確定並描述利益相關方 038

2.4.1 尋找利益相關方 039

2.4.2 利益相關方、客戶和用戶類別 041

2.4.3 確定利益相關方的特徵 043

2.4.4 相關實踐 045

2.4.5 思考與行動 045

2.5 實踐#5:確定有決策權的人 046

2.5.1 誰來做決定 047

2.5.2 他們如何決定 048

2.5.3 決策確定後會怎樣 050

2.5.4 相關實踐 050

2.5.5 思考與行動 051

第3章 需求徵詢 053

3.1 實踐#6:理解用戶需要用解決方案來做什麽 055

3.1.1 專註於使用 056

3.1.2 徵詢用戶需求 057

3.1.3 用例剖析 060

3.1.4 應用以使用為中心的需求信息 061

3.1.5 相關實踐 062

3.1.6 思考與行動 062

3.2 實踐#7:確定事件和響應 062

3.2.1 事件的類型 063

3.2.2 指定事件 065

3.2.3 相關實踐 069

3.2.4 思考與行動 069

3.3 實踐#8:評估數據概念和關系 070

3.3.1 理解數據對象及其關系 070

3.3.2 完善對數據的理解 073

3.3.3 數據細節決定成敗 076

3.3.4 尋找數據需求的藏身之處 078

3.3.5 相關實踐 079

3.3.6 思考與行動 079

3.4 實踐#9:徵詢和評估質量屬性 080

3.4.1 徵詢質量屬性 082

3.4.2 質量屬性的含義 082

3.4.3 權衡質量屬性 084

3.4.4 規範質量屬性 085

3.4.5 相關實踐 086

3.4.6 思考與行動 087

第4章 需求分析 089

4.1 實踐#10:分析需求和需求集 090

4.1.1 分析單個需求 091

4.1.2 需求集分析 095

4.1.3 相關實踐 098

4.1.4 思考與行動 098

4.2 實踐#11:創建需求模型 099

4.2.1 選擇合適的模型 100

4.2.2 使用模型來完善理解 103

4.2.3 迭代建模 106

4.2.4 相關實踐 107

4.2.5 思考與行動 107

4.3 實踐#12:原型創建和評估 108

4.3.1 進行原型設計的原因 109

4.3.2 如何進行原型設計 111

4.3.3 原型的命運 113

4.3.4 相關實踐 114

4.3.5 思考與行動 114

4.4 實踐#13:需求優先級排序 115

4.4.1 優先級排序的挑戰 115

4.4.2 影響優先級的因素 116

4.4.3 優先級排序技術 117

4.4.4 通過逐對比較對質量屬性進行優先級排序 119

4.4.5 分析性優先級排序方法 120

4.4.6 相關實踐 122

4.4.7 思考與行動 123

第5章 需求規範 125

5.1 實踐#14:以一致的方式編寫需求 127

5.1.1 常見需求模式 127

5.1.2 抽象層次 129

5.1.3 需求屬性 131

5.1.4 非功能需求 132

5.1.5 相關實踐 133

5.1.6 思考與行動 134

5.2 實踐#15:以結構化的方式組織需求 134

5.2.1 需求模板 134

5.2.2 軟件需求規範 136

5.2.3 需求管理工具 139

5.2.4 相關實踐 140

5.2.5 思考與行動 140

5.3 實踐#16:確定和記錄業務規則 140

5.3.1 定義業務規則 141

5.3.2 發現業務規則 142

5.3.3 記錄業務規則 144

5.3.4 應用業務規則 145

5.3.5 相關實踐 146

5.3.6 思考與行動 147

5.4 實踐#17:創建詞匯表 147

5.4.1 溝通的同步 148

5.4.2 相關實踐 150

5.4.3 思考與行動 150

第6章 需求確認 153

6.1 實踐#18:需求評審和測試 154

6.1.1 需求評審 154

6.1.2 需求測試 156

6.1.3 驗收標準 157

6.1.4 測試分析模型 159

6.1.5 高效測試需求 161

6.1.6 質量左移 162

6.1.7 相關實踐 163

6.1.8 思考與行動 163

第7章 需求管理 165

7.1 實踐#19:需求基線的建立和管理 166

7.1.1 定義需求基線 166

7.1.2 兩種基線策略 167

7.1.3 確定納入基線的需求 168

7.1.4 就基線達成共識 170

7.1.5 管理多個基線及其變更 171

7.1.6 相關實踐 173

7.1.7 思考與行動 174

7.2 實踐#20:有效管理需求變更 174

7.2.1 預測需求變更 175

7.2.2 定義變更控制過程 176

7.2.3 評估變更影響 180

7.2.4 做出決策後 181

7.2.5 力求少做變更 181

7.2.6 相關實踐 182

7.2.7 思考與行動 182

參考文獻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