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火:從祝融到納米火
胡志宇
商品描述
納米火即火在納米尺度的燃燒,是上海交通大學胡志宇教授的世界首創科技成果,應用之一是有溫差即可實現發電,在新能源動力開發乃至星際航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新火:從祝融到納米火》以不同的“新火”為關鍵詞,從宇宙大爆炸的奇點這一“天火”為起點,前半部分是時間線,講述人類發現火,認識火,研究火,使用火,控制火,製造火,再到納米火的過程,後半部分是空間線,從納米火出發,講述納米火芯片的研發過程,在不同尺度空間的應用場景,最後講述碳中和、碳達峰等能源問題的關鍵技術。本書將帶領讀者身臨其境感受科技創新波瀾壯闊的時間與空間。
作者簡介
胡志宇,物理學博士、工商管理碩士,國家特聘專家、二級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科普中國專家,上海交通大學“致遠”講席教授,張江高等研究院未來材料創制中心納微能源創新團隊主任,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FRSC)和多個學術期刊副主編與編委。累計發表科研論文180餘篇,於國內外獲數十項科研與教學獎項,其中包括極具影響力的2024年度“R&D 100”可持續創新者獎、教育部-華為“智能基座”棟梁之師獎,以及美國能源部部長親函嘉獎等殊榮。擁有40餘項發明專利,已出版6部中英文專著及教材。主要致力於微納尺度能量轉換、微納發電芯片、先進傳感器、納米構建功能材料等關鍵領域的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內外眾多媒體的報道,如新華社、人民日報、科技日報、文匯報、大公網、美聯社、R&D World、泰晤士報等。相關成果成功入選2022年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IVA)年度重大科學進展。
目錄大綱
目錄
1天火
開天闢地的宇宙大爆炸 / 1
奇點,照亮宇宙的火把 / 2
超新星的誕生 / 6
燃燒的太陽溫暖了地球 46 億年 / 9
祝融與普羅米修斯,人類的火種 / 13
2地火
地球上的火與熱 / 19
地球上所有的物體都有溫度嗎? / 20
看不見摸得著的熱到底是什麽? / 21
為什麽烤過的紅薯會燙手很久? / 24
如何測量一根頭發絲的溫度? / 29
3生火
整個人類文明都建立在對火的認知上 / 37
地球生命的起源 / 38
人體是線粒體驅動的熱機 / 45
從鑽木取火到刀耕火種 / 56
火的“藥”的確勁兒大 / 62
絢麗的煙花與熱鬧的爆竹 / 69
諾貝爾的炸藥為世界開闢了道路 / 76
4點火
火驅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 / 81
能源,給歲月以文明 / 82
第一臺實用的蒸汽機:紐科門蒸汽機 / 83
瓦特的改進提高了蒸汽機的效率 / 87
火車跑得還沒有馬快 / 91
第一次工業革命讓機器解放了人力 / 93
焓與熱力學第一定律 / 98
5燭火
決定世間萬物生長的尺度定律 / 101
決定世間萬物的尺度定律 / 102
螞蟻比大象力氣大 / 105
核裂變之火源於一條細細的紅線 / 109
僅需要兩個原子的核聚變之火 / 118
我們能否生活在沒有化石燃料的世界? / 125
6新火
可以捧在手裡的納米火 / 129
熱的尺度效應:可持續性燃燒的第四個條件 / 130
納米火誕生於一次意外 / 135
納米火與固態間熱電子發射 / 145
僅僅20納米厚平面燃燒的納米火 / 150
納米火構成了世界上最小的火炬陣列 / 155
7芯火
芯片上的發電廠 / 161
什麽是熱電發電技術? / 162
熱的尺度效應理論 / 166
納米尺度熱機:微納熱電芯片 / 171
能夠分辨顏色與物質的傳感器 / 177
能夠分辨繪圖與音樂的傳感器 / 185
微納熱電芯片在芯片級製冷方面的應用 / 189
8冰火
通過製冷發電可能嗎? / 193
不用電就可以冷卻的紅外輻射製冷 / 194
新興能源技術:從太陽和冷空間收集不間斷電力 / 199
如何通過給地球降溫來發電? / 203
輻射製冷與微納熱電芯片組合發電 / 211
9種火
給太陽“搬”個家 / 219
分子光儲熱技術(MOST)實現“種太陽”的夢想? / 220
給太陽能搬個家再發電 / 223
10逐火
重返星辰大海,納米之火可以燎原 / 231
碳中和與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 232
尋找人類與自然的共存之道 / 235
基礎科學研究與科技創新應用,這麽近,那麽遠 / 238
摒棄“山寨”、勇於創新,納米之火必可燎原 / 241
主要參考文獻 / 243
結語 /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