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顯示測量標準

李偉 等

  • 出版商: 電子工業
  • 出版日期: 2024-05-01
  • 定價: $2,208
  • 售價: 8.5$1,877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668
  • ISBN: 7121357518
  • ISBN-13: 9787121357510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4週~6週)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顯示測量技術涉及物理學、數學、生理學等學科,內容繁雜。本書系統介紹了各種顯示測量方法,包括18章正文和7個附錄,涵蓋報告模板、顯示屏和儀器設置、視覺評價、基本測量、灰階與色階測量、空間測量、均勻性測量、視角測量、時間特性測量、反射測量、運動圖像偽像測量、物理尺寸和機械尺寸測量、電氣測量、正向投影儀測量、正向投影儀屏幕測量、3D和立體顯示屏、觸摸屏與錶面顯示屏、光度學測量等內容。

目錄大綱

第1章 簡介 001
1.1 基本原理和結構 001
1.1.1 縮略語與定義 004
1.1.2 IDMS約束性 004
1.1.3 自選性 004
1.1.4 層次性 005
1.1.5 例外和偏離 005
1.1.6 範例、樣本數據、配置例子 005
1.2 色度學、光度學及輻射度學 006
第2章 報告模板 008
2.1 顯示描述、識別及模式 008
2.2 發射型顯示屏模板 010
2.3 立體3D顯示模板 012
2.4 一組優勢點測量數據 014
2.5 亮度和色度均勻性模板 019
2.6 屏幕中心基本測量模板 020
第3章 顯示屏和儀器設置 021
3.1 測量儀器 021
3.2 標準條件(測試圖樣) 022
3.2.1 電氣條件 023
3.2.2 環境條件 023
3.2.3 預熱時間 023
3.2.4 控制及模式恆定不變 024
3.2.5 暗室條件 024
3.2.6 標準觀察方向 024
3.2.7 被測像素數量 024
3.2.8 測量視場、孔徑角和距離 024
3.2.9 屏幕測量點 025
3.2.10 足夠的積分時間 025
3.2.11 避免陣列式探測器重影現象 025
3.2.12 陣列式探測器像素與顯示屏像素1:1對應 026
3.3 顯示屏設置和誤導性宣傳手法 026
3.3.1 誤導性宣傳手法和迴旋空間的消除 026
3.3.2 不恰當的顯示屏混合調節 027
3.4 圖案 027
3.5 顯示屏設置和調節 027
3.5.1 理想暗室下的調節 028
3.5.2 環境照明下的理想調節 028
3.5.3 折中調節 029
3.6 坐標系和觀察角 030
3.7 變量和術語 033
第4章 視覺評價 038
4.1 飽和色 039
4.2 外觀缺陷 040
4.3 雲紋 041
4.4 像素缺陷 041
4.5 閃爍的可見程度 041
4.6 缺陷與不規則 042
4.7 交替像素棋盤格 042
4.8 融合 043
4.9 色彩與灰階反轉 043
4.10 基於剛辨差的設置選擇 044
4.11 運動圖案的分辨率、視覺評價 045
4.12 伽馬和灰階等級失真 047
4.13 布里格斯漫游測試 049
第5章 基本測量 053
5.1 黑色和白色的描述 053
5.2 測量的重復性 055
5.3 全白場亮度 057
5.4 彩色信號白色亮度 058
5.5 峰值亮度 059
5.6 全黑場亮度 061
5.7 圖像信號黑色亮度 062
5.8 自定義亮度、色度與對比度 063
5.9 信號對比度 064
5.10 連續對比度 065
5.11 峰值對比度 065
5.12 滿天星對比度 065
5.13 角落矩形塊對比度 070
5.14 全屏基色(R、G、B) 071
5.15 全屏合成色(C、M、Y) 072
5.16 全屏灰色(R=G=B=S) 072
5.17 全屏任意色(R、G、B) 073
5.18 色域 073
5.19 白平衡點精度 074
5.20 CCT白平衡點確認 077
5.21 亮度調節範圍 078
5.22 全屏中心位置大面積測量 079
5.23 暈光 082
5.24 加載 084
5.25 簡單矩形塊測量 085
5.25.1 黑色背景上的白色矩形塊 087
5.25.2 黑色背景上的三基色矩形塊(R或G或B) 087
5.25.3 黑色背景上的合成色矩形塊(C或M或Y) 087
5.25.4 黑色背景上的灰色矩形塊(R = G = B = S) 088
5.25.5 背景色上的顏色矩形塊:(Rb、Gb、Bb)上的(R、G、B) 088
5.25.6 白色背景上的黑色矩形塊 089
5.26 棋盤格亮度與對比度(n×m) 089
5.27 矩形塊連續對比度 091
5.28 中心矩形塊對比度 092
5.29 中心矩形塊的橫向對比度 094
5.30 感知對比度 095
5.31 立體色彩重現能力 097
第6章 灰階與色階測量 101
6.1 灰階 104
6.2 基色等級 105
6.3 用log-log模型擬合確定伽馬值 107
6.4 用彩色log-log模型擬合確定伽馬值 109
6.5 用GOGO模型擬合確定伽馬值 110
6.6 伽馬的標準差 113
6.7 方向性伽馬 115
6.8 方向性伽馬失真率 116
6.9 方向性伽馬失真均方根 117
6.10 彩色伽馬失真率 118
6.11 彩色伽馬失真均方根 119
6.12 位置伽馬失真率 121
6.13 位置伽馬失真均方根 123
6.14 伽馬曲線的單調性 124
6.15 灰階色差 126
6.16 灰階的順序依賴性 127
第7章 空間測量 130
7.1 線亮度與對比度 130
7.2 格子亮度與對比度 133
7.3 內部字符的亮度與對比度 136
7.4 像素填充率 138
7.5 圖像串擾 140
7.6 缺陷像素 142
7.6.1 缺陷像素的特性和測量 143
7.6.2 簇特性與測量 145
7.6.3 最小缺陷間隔 149
7.7 等效分辨率 150
7.7.1 空間頻率響應的確定 151
7.7.2 改進的小波去噪方法 152
7.8 對比度調制的分辨率 154
7.9 亮度階躍響應 156
第8章 均勻性測量 159
8.1 採樣點均勻性 163
8.1.1 採樣對比度均勻性 165
8.1.2 優勢點採樣均勻性 166
8.1.3 優勢點採樣對比度均勻性 167
8.2 面均勻性 168
8.2.1 面對比度均勻性 171
8.2.2 面均勻性統計分析 171
8.2.3 雲紋分析 172
第9章 視角測量 178
9.1 四點視角 180
9.2 基於閾值的視角 181
9.3 廣義的基於閾值的視角 183
9.4 視角:亮度變化率 184
9.5 視角:視覺感知 185
9.6 視角:色差 186
9.7 灰階反轉 188
9.8 視角:相對色域覆蓋率 190
9.9 視角:色彩反轉 192
9.10 視角:相關色溫 192
9.11 光通量 193
9.12 彩色信號白光的光通量 196
9.13 水平可視角對比度 197
第10章 時間特性測量 200
10.1 預熱時間 200
10.2 響應時間測量 201
10.2.1 瞬時階躍響應 202
10.2.2 響應時間 205
10.2.3 灰階響應時間 207
10.2.4 響應時間擬合 209
10.3 視頻延時 213
10.4 殘影 214
10.5 閃爍 217
10.6 閃爍可視程度 219
10.7 空間抖動 222
第11章 反射測量 225
11.1 簡介 225
11.1.1 線性疊加和縮放 226
11.1.2 光度測量和光譜測量 229
11.1.3 光源測量和特性 230
11.1.4 註意事項 234
11.1.5 反射參數 235
11.2 包含鏡面反射的半球面反射 237
11.2.1 大角度測量的實現方法 238
11.2.2 積分球測量的實現方法 239
11.2.3 半球照明測量的實現方法 241
11.3 去除鏡面反射的半球面反射 241
11.3.1 大角度測量的實現方法(去除鏡面反射) 244
11.3.2 積分球裝置(去除鏡面反射) 245
11.3.3 半球照明測量的實現方法(去除鏡面反射) 246
11.4 包含鏡面反射的圓錐狀光源照射的反射 248
11.5 環形光源照射的反射 250
11.6 小尺寸光源照射的反射 252
11.6.1 準直光源照射下的最大對比度 254
11.6.2 小尺寸光源的鏡面反射 255
11.7 大尺寸光源照射的反射 256
11.7.1 大尺寸光源側向照射的反射 258
11.7.2 雙大尺寸光源照射的反射 258
11.7.3 大尺寸光源照射的鏡面反射 259
11.7.4 近光源照射的反射 260
11.8 出光孔徑可變的光源的鏡面反射 261
11.9 環境光照明條件下的對比度 262
11.10 環境光照明下的顏色 265
11.11 環境光照明下的字符對比度 268
11.12 半球均勻性評價 271
11.13 雙向反射系統的驗證 273
第12章 運動圖像偽像測量 277
12.1 運動邊緣模糊簡介 280
12.2 運動邊緣模糊測量的一般方法 286
12.3 運動邊緣模糊測量 288
12.3.1 用追蹤相機測量運動邊緣模糊 289
12.3.2 用時間延遲積分相機測量運動邊緣模糊 292
12.3.3 用數碼追蹤相機測量運動邊緣模糊 293
12.3.4 用瞬時階躍響應測量運動邊緣模糊 296
12.3.5 彩色運動邊緣模糊 297
12.4 運動邊緣模糊衡量指標 298
12.4.1 模糊邊緣時間 298
12.4.2 高斯邊緣時間 301
12.4.3 可視的運動模糊 303
12.4.4 組合模糊邊緣時間 305
12.4.5 由METTP積分獲得?E 306
12.5 動態分辨率測量 309
12.5.1 動態圖像分辨率 309
12.5.2 動態調制傳遞函數 311
12.6 線幀閃爍測量 315
第13章 物理尺寸和機械尺寸測量 318
13.1 顯示屏尺寸 318
13.1.1 可視區域尺寸 320
13.1.2 寬高比和顯像格式 322
13.1.3 圖像尺寸校準 329
13.2 強度 330
13.2.1 抗扭強度 330
13.2.2 屏幕正面強度 332
13.2.3 搖擺度 334
13.3 幾何形變 336
13.3.1 色收斂度 337
13.3.2 線性度 339
13.3.3 波紋 340
13.3.4 大面積形變 343
第14章 電氣測量 347
14.1 供電和能耗測量 348
14.1.1 功耗 348
14.1.2 電源供電範圍檢驗 353
14.2 效率 355
14.2.1 正面發光效率 355
14.2.2 光源能效 357
14.2.3 正面光強效率 357
第15章 前向投影儀測量 360
15.1 投影測量中的雜散光 360
15.1.1 暗室要求 360
15.1.2 投影儀放置 361
15.1.3 虛擬屏幕 361
15.1.4 投影遮光板 361
15.1.5 雜散光消除管 362
15.1.6 投影線遮光板 363
15.1.7 投影狹縫照度計 363
15.1.8 標準白板的照度 364
15.2 前向投影儀屏幕圖像的面積 365
15.3 白色圖案的抽樣光通量 366
15.4 彩色信號白光的抽樣光通量 368
15.5 序列對比率 370
15.6 棋盤格對比率 371
15.7 白平衡點和相關色溫 372
15.8 RGB三基色 372
15.9 灰階照度與色度 373
15.10 分辨率與調制對比度 374
15.11 全白場的亮度均勻性 375
15.12 全屏暗灰色的亮度均勻性 376
第16章 前向投影儀屏幕測量 378
16.1 屏幕顏色偏差 379
16.2 屏幕顏色均勻性 380
16.3 屏幕對比度增強 381
16.4 屏幕增益 382
16.5 屏幕增益方向性 384
16.6 屏幕增益均勻性 386
第17章 3D顯示屏和立體顯示屏 388
17.1 3D亮度、對比度和系統衡量指標 392
17.2 眼鏡式立體顯示屏 396
17.2.1 眼鏡鏡片測試 398
17.2.2 立體消光比和串擾 401
17.2.3 立體對比度 402
17.2.4 立體亮度和亮度差異 403
17.2.5 立體亮度採樣均勻性 405
17.2.6 立體顏色均勻性 406
17.2.7 立體灰階平均串擾 408
17.2.8 立體伽馬偏差 409
17.2.9 立體視角性能 412
17.2.10 頭部傾斜 412
17.3 雙視點自由立體顯示屏 414
17.3.1 雙視點自由立體系統串擾 417
17.3.2 雙視點自由立體對比度 418
17.3.3 雙視點自由立體亮度 419
17.3.4 雙視點自由立體採樣點的亮度均勻性 420
17.3.5 雙視點自由立體視角 422
17.3.6 雙視點自由立體最佳觀看距離 424
17.3.7 雙視點自由立體觀看範圍 425
17.4 多視點自由立體顯示屏 427
17.4.1 多視點自由立體串擾 429
17.4.2 多視點自由立體亮度 430
17.4.3 多視點自由立體亮度均勻性 431
17.4.4 多視點自由立體對比度 432
17.4.5 多視點自由立體最佳觀看距離 433
17.4.6 多視點自由立體視角 434
17.5 自由立體光場顯示屏 436
17.5.1 角分辨率 439
17.5.2 有效視區 440
17.5.3 3D幾何失真 443
17.5.4 光場自由立體圖像分辨率 445
17.6 測試圖案 448
17.6.1 立體顯示屏圖案 448
17.6.2 用於測量的圖案 453
第18章 觸摸屏與錶面顯示屏 456
18.1 觸摸性能 457
18.1.1 觸摸位置準確性 458
18.1.2 線性度 459
18.2 響應時間 461
18.2.1 響應時間:單次觸摸的延遲 461
18.2.2 響應時間:橫向運動的延遲 462
18.2.3 響應時間:可識別的快速運動 463
18.3 環境光導致的性能下降 464
18.4 錶面污染物影響 466
18.5 紋理錶面和保護膜 469
18.6 視覺觀察 470
附錄A 光度測量 472
A.1 光測量儀器(LMD) 472
A.1.1 LMD的一般不確定度要求 473
A.1.2 LMD的測量視場角和孔徑角 474
A.1.3 LMD的類型 475
A.2 雜散光管理和遮幕眩光 478
A.2.1 避免大面積測量中的遮幕眩光 479
A.2.2 小面積測量的遮幕眩光說明 487
A.3 低亮度測量 491
A.3.1 環境亮度補償 491
A.3.2 低亮度校準、分析和線性度 492
A.3.3 探測器的線性度分析 498
A.4 空間不變性與積分時間 500
A.4.1 測量的像素數目 500
A.4.2 測量時間間隔 504
A.5 單次測量的充分性 505
A.6 偏振影響分析 506
A.7 顏色測量分析 506
A.8 時間響應分析 508
A.9 陣列式探測器測量 509
A.10 不確定度評估 512
A.10.1 亮度測量的不確定度 514
A.10.2 色坐標測量的不確定度 514
A.10.3 對比度測量的不確定度 515
A.11 信號、顏色和圖像生成 516
A.12 測量步驟中使用的圖像和圖案 517
A.12.1 圖靶構建和命名 517
A.12.2 圖案集中的圖案設置 526
A.12.3 位圖圖案 531
A.12.4 色階反轉和灰階反轉圖案 534
A.12.5 檢測目標的視覺等概率性 535
A.13 實驗室輔助儀器 537
A.14 惡劣環境測試 541
A.15 垂直線的確立 542
A.15.1 有鏡面反射的顯示屏 542
A.15.2 顯示屏錶面懸掛鏡子或玻璃 542
A.15.3 機械對準 543
A.15.4 光學導軌對準 543
A.15.5 無鏡面反射的、堅固的顯示屏 544
A.15.6 無鏡面反射的、易碎的顯示屏 544
附錄B 指南和討論 546
B.1 輻射度學、光度學和色度學 546
B.1.1 光度學 547
B.1.2 色度學 549
B.2 點光源、坎德拉、立體角、I(?, ?)和E(r) 556
B.3 均勻區域的亮度L(z) 558
B.4 聚光燈隨角度的變化 559
B.5 螢火蟲和探測器 559
B.6 朗伯反射錶面的性質 560
B.7 均勻平行入射的手電 562
B.8 前照燈(均勻發散的手電) 563
B.9 眼睛非線性響應 564
B.10 積分球光出射埠的E(z) 566
B.11 光出射埠的牆面照度 568
B.12 積分球內部——L和E 569
B.13 透鏡的cos4?暈影 570
B.14 從亮度到照度 571
B.15 積分球內的照度 571
B.16 房屋牆壁在屏幕上的反射 572
B.17 反射模型和術語 574
B.17.1 典型反射參數術語 574
B.17.2 雙向反射分佈函數模型和反射類型 576
B.18 數字移動窗口平均濾波器 582
B.19 準直光學系統 584
B.20 對比度測量——柵格和調制傳遞函數 585
B.21 不確定度分析 590
B.22 LED的亮度 593
B.23 朗伯發射型顯示屏亮度 594
B.24 錐光測量設備 595
B.25 醫學數字成像和通信灰階 598
B.26 可分辨的等間隔灰階 604
B.27 模糊、抖動和平滑眼睛追蹤 605
B.28 透明擴散板——L與E 611
B.29 色域面積和色域的重疊指標 612
B.30 視覺健康警告 614
B.31 鏡面反射比和光亮度因子 614
B.32 NEMA-DICOM灰階函數和EPD灰階函數 615
附錄C 變量 617
附錄D 術語表(3D顯示術語請見第17章) 621
附錄E 首字母縮寫詞 638
附錄F 致謝 640
附錄G 本書英文版參考文獻 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