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求索錄:第一集
李國傑
商品描述
《創新求索錄:第一集》是李國傑同志自1986年年底留學回國以來,研製曙光高性能電腦和龍芯微處理器、領導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進行知識創新二十餘年心路歷程的真實記錄,也是他堅持立足國內、面向世界,在高技術前沿領域自主創新執著求索的思想軌跡。書中既有對“三思而後行”的前瞻思考,又有對自主創新實踐“三行而後思”的反省總結,對科技工作者、高技術企業創業者和有關政府領導乾部很有借鑒意義。
作者簡介
李國傑,1943年5月出生於湖南邵陽,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1985年獲美國普渡大學博士學位。1986年年底回國,後工作於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計算所),1989年被聘為研究員,1990—2000年擔任國家智能電腦研究開發中心主任,2000—2011年擔任計算所所長,現任計算所首席科學家。1995年創建曙光信息產業(深圳)有限公司並一直擔任董事長(2014年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02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電腦體系結構、並行算法、人工智能、電腦網絡、信息技術戰略等方面的研究,發表科學論文100多篇,出版了《創新求索錄:第一集》《創新求索錄:第二集》《創新求索錄:第三集》等文集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培育與發展研究報告》《中國至2050年信息科技發展路線圖》(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in China: A Roadmap to 2050)等戰略咨詢報告。長期從事國家863計劃高技術研究,兩次擔任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主持研製成功曙光一號並行電腦、曙光1000大規模並行電腦和曙光2000/3000超級服務器,領導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成功研製龍芯CPU,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和三次二等獎。1994年獲得首屆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0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2015年被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志社評為我國自主品牌十大領軍人物。曾任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十七大代表。現兼任中國電腦學會名譽理事長等職。
目錄大綱
目 錄
第 1章 創新思考篇 1
技術創新的關鍵在選題/ 2
發展高技術難在何處/ 6
實現產學研結合要進一步改變觀念/ 10
關於用產研學的分工與合作/ 12
發展知識經濟從數字背後做起/ 15
加速培養信息高技術人才/ 17
關於國情、高新技術和人才的斷想/ 19
步步登高,任重道遠——深化對“技術創新”的理解/ 26
創業難,再創業更難/ 30
知識創新的牽引力/ 32
關註科研決策機制與投入產出比/ 36
高技術與中國/ 40
走“珍珠換瑪瑙”之路/ 58
走新型信息化之路/ 60
創新的前提是自信/ 64
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幾點認識/ 67
在信息化中堅持自主創新/ 74
國家科研機構要在自主創新中發揮骨乾與引領作用/ 78
SCI不是評價科研成果的唯一標準——論文數量高速增長引發的思考/ 81
自主創新要有中國特色/ 84
關於技術轉移的戰略思考/ 90
創新競爭是文化和人才素質的較量/ 98
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106
第 2章 戰略建議篇 109
關於我國開展智能電腦研製的建議/ 110
對中國科學院發展信息科學技術的看法/ 117
對《中國數字圖書館工程立項建議書》的評審意見/ 120
關於信息化與發展高技術產業的幾點看法/ 122
“十五”期間我國信息領域應重視的幾個問題/ 128
關於入世後我國科技發展戰略的思考/ 131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實現跨越式發展/ 134
“十五”期間信息產業可能的增長點/ 137
高端通用微處理器重大專項立項建議(節選)/ 142
建設讓8億中國人受益的“龍網”/ 146
“十一五”國家信息技術產業化規劃基本思路/ 149
對走自主創新之路的幾點建議/ 156
關鍵在於國家要有明確的路徑選擇/ 164
對《科技進步法》的修改意見/ 168
中國對開源軟件應做出與國力相稱的貢獻/ 170
風物長宜放眼量——對跨國公司在中國發展的建議/ 173
第3章 曙光與龍芯篇 175
另闢蹊徑發展高性能電腦產業/ 176
辦公司的辯證觀/ 179
抓技術創新與市場開拓必須兩手硬/ 183
關於發展我國電腦高技術產業的思索/ 189
從103機到曙光機——中國高性能通用電腦研製歷程回顧/ 199
走向產業化的國產高端電腦/ 205
曙光之路——曙光電腦研製與產業化十年總結/ 218
研製龍芯CPU的策略考慮/ 227
發展IC產業應重視的幾個問題/ 237
1000台曙光超級服務器下線的啟示/ 242
我國CPU/SoC設計任重道遠/ 246
從曙光十年的發展看自主創新/ 249
將龍芯產業化推上新台階/ 253
抓住曙光電腦跨越發展的機遇/ 256
第4章 重塑計算所篇 259
永立潮頭,破浪前進——慶祝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創建四十五周年/ 260
關於計算所發展戰略的一些考慮/ 271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發展戰略/ 280
寄語計算所新員工/ 290
以“產出”的影響為導向,提高科研效率/ 294
勤謀略,重改革,育人才——當所長的幾點體會/ 299
國家級骨乾型、引領型、網絡型研究所——計算所創新三期的追求/ 304
繼往開來,再創輝煌/ 312
中國電腦事業五十年回顧與展望/ 321
改革創新和諧奮進/ 329
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計算所工作/ 338
第5章 技術前瞻篇 343
我們的近期目標——電腦智能化/ 344
並行電腦評述與展望/ 352
計算智能: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360
智能電腦/ 365
可擴展高性能並行電腦的關鍵技術與發展遠景/ 372
非傳統的高性能計算技術/ 380
信息服務網格——第三代Internet/ 386
軟件的靈魂是算法/ 389
關於下一代網絡的體系結構/ 391
網格、機群和操作系統的發展趨勢/ 397
關於超級計算與能力服務的戰略思考/ 408
關於研究和推廣低成本電腦的意見/ 418
對電腦科學的反思/ 423
21世紀初期的電腦技術/ 432
關於網絡社會宏觀信息學研究的一些思考/ 436
第6章 附錄 443
寧靜而致遠/ 444
漫談做人做事做學問/ 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