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擴聲——演出混音寶典 Live Audio: The Art of Mixing a Show
[英]Dave Swallow 著
- 出版商: 人民郵電
- 出版日期: 2021-09-01
- 定價: $480
- 售價: 7.0 折 $336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328
- 裝訂: 平裝
- ISBN: 7115275467
- ISBN-13: 9787115275462
- 此書翻譯自: Live Audio: The Art of Mixing a Show (Paperback)
立即出貨 (庫存 < 3)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一名現場音響工程師主要的工作環境就是各種各樣的演出場館。不管所面對的是安逸舒適的酒吧還是寬闊巨大的音樂廳劇場,每一個演出場地都是一次新的挑戰。這項工作遠遠不只是連接一些功率放大器以及將音量調到**大,更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睿智的獨出心裁,才能確保演出樂隊的聲音效果。
《現場擴聲——演出混音寶典》是一本實踐性很強的實用指導參考書,它包含了作者多年以來在現場混音和現場擴聲方面的專業實踐經驗。通過生動的文字描述以及對現場演出中所涵蓋的技術細節和實踐經驗的詳細闡述,全書為讀者展示了一個現場演出過程的真實寫照。
《現場擴聲——演出混音寶典》涵蓋了現場演出工作中所涉及的技術層面、實踐環節等方面的內容:
* 選擇**適合於現場演出所需設備
* 靈活運用所擁有的設備和工具
* 讓混音結果變得更具自然性
* 瞭解現場混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與演出樂隊保持親密無間的合作
《現場擴聲——演出混音寶典》相關網站www.liveaudiobook.com,包括了大量的視頻片斷、技術提示以及處理工藝等方面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應對現場演出時的工作需要。
作者簡介
斯沃洛(Swallow D.),是一名真正的現場音響工程師,並且也從事錄音棚的混音工作,同時還承擔現場巡迴演出管理和諮詢等方面的工作。他的工作足跡遍及全世界各個角落。由他所承擔混音的現場演出包括La Roux、AmyWinehouse、Corinne Bailey Rae等。 Dave還為一些非常有影響力的電視節目演出承擔混音和混音主管的工作,這些演出包括Jay Leno、Dave Letterman、Conan O'Brien、Regis&Kelly、The View、MTV和MTV MovieAwards(MTV電影頒獎典禮)、VH1,以及Later…Jools Holland。
目錄大綱
第1部分 演出之前
第1章 現場音響工程師
1.1 主擴工程師(FOH)
1.2 監聽返送工程師
1.3 擴聲系統工程師
1.4 值得思考的事情
1.5 家庭生活
第2章 音響工程基礎
2.1 耳朵
2.1.1 我們聽到的都一樣嗎
2.1.2 耳朵如何進行工作
2.1.3 耳朵和頻率
2.1.4 感知響度
2.1.5 反射
2.1.6 聽覺定位
2.2 聽力損失
2.2.1 聽力損失類型
2.2.2 聽力保護
2.3 聲音如何進行傳播
聲速
2.4 波形
2.4.1 波形的類型
2.4.2 波形能量
2.5 諧波
泛音
2.6 術語和定義
2.6.1 赫茲、週期和頻率
2.6.2 波長
2.6.3 幅度和響度
2.6.4 相位和極性
2.6.5 音調
2.6.6 瞬態和音色
2.6.7 聲反饋
2.6.8 波形包絡
2.7 分貝(dB)
2.7.1 dB SPL:聲壓級
2.7.2 dB V:電壓比值
2.7.3 dB FS:數字滿刻度電平
2.7.4 定義
2.8 +4dBu和-10dBV:專業設備和民用設備
第3章 電子學基礎
3.1 電子學奧林匹克
3.1.1 跑道(電路)
3.1.2 運動員(電子)
3.1.3 導體
3.2 電流和安培
交流/直流(AC/DC)
3.3 伏特(電壓)
3.4 瓦特
3.5 歐姆(Ω)
3.5.1 歐姆定律
3.5.2 電阻和阻抗
3.5.3 負載
3.5.4 功率容量
第4章 電源及電路連接
4.1 頻率
4.2 接地
低頻嗡聲和地迴路
4.3 危險、危險、高電壓……
4.4 變壓器
全世界供電系統
4.5 解決與交流電相關的問題
第5章 演出之前的準備
5.1 預算
5.2 演出主管
5.3 通道列表和舞台規劃
5.3.1 通道列表
5.3.2 舞台規劃
5.4 擴聲技術規範
5.4.1 場館技術規範
5.4.2 供電技術規範
5.4.3 靈活性
5.5 拿起電話
第6章 排演
6.1 音樂和演員
6.2 日程表
6.3 設備:設備的準備
6.4 聲音編排
6.5 演出平台
6.6 運輸箱
6.7 多芯線纜及標註
6.8 創建舞台設備連接架構
6.9 主擴聲設備機箱
6.9.1 鉛筆盒
6.9.2 接頭轉換器、適配器和Y型分線器
6.9.3 耳機
6.9.4 CD播放器和傳聲器
6.9.5 筆記本
6.9.6 工具包
6.10 應對出現的問題
第2部分 演出現場
第7章 設備進場
當地工作團隊
第8章 擴聲系統
8.1 擴聲技術
8.2 揚聲器
8.2.1 聲阻抗
8.2.2 尺寸問題
8.2.3 揚聲器的輻射擴散
8.2.4 揚聲器箱設計
8.2.5 點聲源系統和線陣列系統的對比
8.2.6 聲音的"聚焦"
8.2.7 輻射覆蓋、揚聲器組、揚聲器陣列、前場補聲、外側補聲和□□揚聲器
8.2.8 次低音揚聲器
8.3 揚聲器管理
8.3.1 相位和時間統一
8.3.2 分頻點
8.3.3 功率放大器
8.4 監聽返送系統
8.4.1 舞台返送音箱
8.4.2 補聲音箱
8.4.3 時間對齊(信號對齊)
8.4.4 入耳監聽系統(IEM,In-Ear Monitors)
8.4.5 均衡和音量
8.5 結論
第9章 調音台架設
9.1 混音位置
9.1.1 不可取的混音位置
9.1.2 可取的混音位置
9.1.3 理想的混音位置
9.2 調音台
9.3 數字術語
9.3.1 比特精度(Bit Depth)
9.3.2 採樣率
9.3.3 比特率
9.3.4 數字信號處理(DSP)
9.3.5 數字接口
9.3.6 □□
9.4 數字化過程
9.5 模擬與數字
9.6 通道條
9.6.1 前置放大模塊
9.6.2 均衡(EQ)模塊
9.6.3 插入接口(Inserts)
9.6.4 送出和返回
9.6.5 輔助模塊
9.6.6 聲像控制
9.6.7 路由分配和母線分配
9.6.8 啞音
9.6.9 監聽
9.6.10 Solo in Place(獨聽入位)
9.6.11 推子
9.7 主控輸出模塊
9.7.1 立體聲
9.7.2 單聲道
9.7.3 子編組
9.7.4 壓控放大器(VCA)和數控放大器(DCA)
9.7.5 矩陣模塊
9.7.6 場景模塊
9.7.7 對講模塊
9.8 外部設備
9.8.1 圖示均衡器
9.8.2 Dynamics
9.8.3 動態處理器
9.8.4 嘶聲消除器
9.9 控制參數
9.9.1 門限
9.9.2 比率
9.9.3 上升時間
9.9.4 釋放時間
9.9.5 自動控制
9.9.6 拐點
9.9.7 增益衰減
9.9.8 峰值和均方值檢測
9.9.9 立體聲
9.9.10 輸出增益(補償增益)
9.9.11 旁鏈
9.9.12 透明度
9.10 效果處理
9.10.1 混響
9.10.2 房間尺寸
9.10.3 預□□
9.10.4 混響時間
9.10.5 擴散
9.10.6 密度
9.10.7 濾波器
9.10.8 人聲混響
9.10.9 房間混響
9.10.10 廳堂混響
9.10.11 板式混響
9.10.12 門控混響
9.10.13 □□器
9.10.14 調製效果和低頻振盪器
9.10.15 振鈴效果
9.10.16 基於計算機的效果處理系統
9.10.17 效果重放
第10章 系統接線
10.1 非平衡線纜連接
10.2 平衡線纜連接
10.3 傳聲器和線路電平
10.4 舞台接口箱和小型接口盒
10.5 音分接口箱
10.6 多芯線纜
第11章 聲學環境
11.1 空間環境
11.2 波長和駐波
11.3 聲波的控制
11.4 低頻信號處理
11.5 聲學材料
11.5.1 反射體和吸聲體
11.5.2 事物的兩面性
11.5.3 聲波的彎曲
11.5.4 聲波的透射
11.5.5 不同材料的反射
11.6 場館聲學環境
11.7 舞台聲學環境
11.8 凹形建築結構
11.9 結論
第12章 擴聲系統調整
12.1 粉紅噪聲測試
12.2 使用你的耳朵
12.3 使用均衡處理
12.3.1 什麼是均衡
12.3.2 均衡工作原理
12.3.3 房間響應
12.3.4 均衡處理方式
12.3.5 圖示均衡器(GEQs)
12.4 系統均衡技術
12.4.1 創建一個音響全景圖
12.4.2 補聲和□□揚聲器
12.4.3 聲反饋
第13章 舞台傳聲器設置
13.1 動圈傳聲器和電容傳聲器
13.1.1 動圈傳聲器
13.1.2 電容傳聲器
13.1.3 觸摸噪聲
13.2 傳聲器的聲學特性
13.2.1 近講效應
13.2.2 臨界距離
13.3 極性響應
13.4 傳聲器設置
13.4.1 傳聲器軸向
13.4.2 敲擊區域
13.4.3 表演者
13.5 鼓組的拾音
13.5.1 底鼓
13.5.2 小軍鼓
13.5.3 通通鼓
13.5.4 踩镲、置頂傳聲器、吊镲和打擊樂器
13.5.5 鋼鼓
13.6 電聲樂器音箱的拾音
13.7 聲學吉他的拾音
13.8 人聲的拾音
13.9 鋼琴的拾音
13.10 號管樂器的拾音
13.11 直接輸入接口盒(DI)
13.12 如果別無選擇……
13.13 接線
第14章 音響系統檢測
14.1 通信系統
14.2 線路檢測
14.3 線路電平檢測
14.4 增益調整和音響系統檢測
14.5 滿場和空場
14.6 監聽
14.7 舞台監聽和主擴之間的相互影響
14.8 站起來、走出去、四處聽一聽……
14.9 噪聲警察
14.9.1 分貝儀
14.9.2 加權曲線
14.9.3 快速響應和慢速響應
14.9.4 峰值和LEQ
14.9.5 環境聲壓級
14.9.6 壓力區域聲壓級讀數
14.9.7 限制聲壓級
14.10 完成音響系統檢測
14.11 音樂節
14.12 沒有時間進行音響系統檢測
14.13 音響系統檢測完成!
第15章 現場混音
15.1 本能行為
15.1.1 自然天性
15.1.2 打擊樂器
15.1.3 情感的交流
15.2 音樂動態
15.2.1 控制音樂動態
15.2.2 能量累積、音樂張力、聲音轉換
15.2.3 一致性和連續性
15.3 混音的搭建
15.3.1 什麼才是一個理想的混音所需要的
15.3.2 了解樂手的需要
15.3.3 頻率和均衡
15.3.4 相位關係
15.3.5 預錄素材
15.4 混音融合
15.4.1 創造力
15.4.2 焦點
15.4.3 能量轉換
15.4.4 創建空間定位
15.4.5 增加或去除
15.5 創建聲音動態
15.5.1 壓縮比
15.5.2 門限
15.5.3 建立時間
15.5.4 釋放時間
15.5.5 處理過程
15.5.6 建設性和破壞性動態處理
15.6 有效地使用效果器
15.6.1 混響
15.6.2 自然房間混響
15.6.3 混響加厚
15.6.4 幹聲
15.6.5 鼓組混響
15.6.6 門式混響
15.6.7 □□
15.7 完成混音
15.7.1 收緊加固混音
15.7.2 閱讀觀眾
15.7.3 音量
15.7.4 混音功率
15.7.5 尋求幫助!
第16章 現場演出
16.1 節目單
16.2 演出換場
16.3 開場準備
16.4 第1首歌曲
16.5 節目演出順序調整
16.6 不要幹站在那裡!
16.7 現場氣氛開始熱烈
16.8 監聽
16.9 演出結束
後記
致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