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方法、技術與實務

許暢 馮洋 鄭艷偉 陳鄞

  • 出版商: 機械工業
  • 出版日期: 2024-07-17
  • 定價: $414
  • 售價: 8.5$352
  • 語言: 簡體中文
  • ISBN: 7111745310
  • ISBN-13: 9787111745310
  • 相關分類: Compiler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4週~6週)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本書是在教育部電腦領域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工作計畫「編譯原理」課程小組的組織下編寫的理論教材之一。本書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指導與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編譯器的工作原理。其中,理論方法的教學使得學生能夠理解編譯器運行過程中的核心演算法,而實踐技術則幫助學生掌握理論方法及演算法在程式碼實現層面的設計與編碼要點,最後結合實踐內容對理論方法與實踐技術進行鞏固。本書適合作為大學電腦及相關專業編譯原理課程的教材,也適合作為研發人員了解編譯技術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許暢,南京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系教授,教育部「101 計畫」編譯課程建構專家。 2008年在香港科技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10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1年獲得國
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5年獲得CCF青年科學家獎,2021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主持和參與了許多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研究興趣包括大數據、軟體工程、智慧軟體測試與分析,以及自適應與自控軟體系統。發表了180餘篇學術論文,工作被包括TOSEM、TSE、ESEC/FSE、ICSE 和《中國科學》等在內的國內外知名期刊和會議收錄,曾獲ACM SIGSOFT 傑出論文獎4 次和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3次。服務於 ESEC/FSE、ICSE 和 ASE 等程序委員會,擔任 JSEP、JCST、FCS 和《電腦科學》等期刊
編委。
馮洋,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助理研究員。 2019年在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獲得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複雜軟體系統的品質保障及可信任程式設計語言工程技術,研究主題包括大型複雜軟體系統的品質保障問題及可信任軟體基礎設施建構與工程技術問題。主持和參與了多項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包括國家重大專項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項目。近年來在軟體工程領域的
ICSE、FSE、ASE、ISSTA、TSE、TOSEM、《中國科學》《軟體學報》等期刊和會議發表學術論文 40餘篇,獲得 ACM 傑出論文獎兩次。申請發明專利多項,部分專利成果已在華為、百度等知名公司轉換應用。
鄭艷偉,山東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副研究員。 2019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電腦視覺、目標驅動的視覺導航、編譯器構造。主持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與課題和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與課題;主持多項橫向項目,曾參與華為昇騰芯片算子和眾智項目開發,曾在RPA 中設計了一種腳本語言並開發了解釋器。近年來在ICDE、Com-Com、IoT-J、WASA、《中國科學》等期刊和會議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申請發明專利30 餘項,擔任IoT-J、JMLC、SPL、CIT 等期刊審稿人。
陳鄞,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學部軟體學院副教授。 2008年在哈爾濱工業大學獲得電腦應用專業博士學位。全國一流課程「編譯原理」負責人,首批大學電腦專業優秀教師獎勵計畫得獎者。主要研究方向為軟體工程、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參與完成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2008年至今從事第一線教學工作,主講「編譯原理」「資訊檢索」「自
然語言處理」「中文資訊處理」等學士及研究生課程。獲哈爾濱工業大學教學優秀獎 1 次,主編教材 3 部。
譚添, 南京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系準聘助理授。 2017年在新南威爾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17~2019年在奧胡斯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程式分析與程式設計語言,研究成果發表在TOPLAS、TOSEM、TSE、PLDI、OOPSLA、FSE 等領域內高水準期刊與會議。
陳林,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副教授。 2009年在東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主持和參與了許多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多次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研究興趣包括軟體分析測試、軟體生態系統品質保障等,與合作者在TSE、TOSEM、ICSE、FSE、《中國科學》和《軟體學報》等國內外期刊及會議發表論文100餘篇,部分成果在華為等知名公司轉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