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軟件工程,6/e
約爾格‧肖夫勒
- 出版商: 機械工業
- 出版日期: 2022-12-27
- 定價: $1,194
- 售價: 8.5 折 $1,015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292
- ISBN: 7111716663
- ISBN-13: 9787111716662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4週~6週)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本書翻譯自第6版德文版圖書Automotive Software Engineering,作者是德國知名供應商的資深汽車軟件工程師,本書在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用作相關課程教科書以及企業員工培訓教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引言和概要、汽車軟件基礎知識、汽車電子系統和軟件開發的支援流程、汽車電子系統和軟件開發的核心流程、汽車軟件開發方法及工具、生產和服務中的工具和方法以及總結和展望。本書適合汽車電子系統及汽車軟件開發人員閱讀使用,也適合車輛工程及相關專業師生閱讀參考。本書翻譯自第6 版德文版圖書Automotive Software Engineering,作者是德國知名供應商的資深汽車軟件工程師,本書在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用作相關課程教科書以及企業員工培訓教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引言和概要、汽車軟件基礎知識、汽車電子系統和軟件開發的支援流程、汽車電子系統和軟件開發的核心流程、汽車軟件開發方法及工具、生產和服務中的工具和方法以及總結和展望。本書適合汽車電子系統及汽車軟件開發人員閱讀使用,也適合車輛工程及相關專業師生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薑赫然,畢業於德國亞琛工業大學車輛工程專業,現任職於某新能源主機廠,擔任BMS多個ASILD平臺的功能安全負責人,負責產品從概念、系統開發、軟硬件開發等全週期的功能安全方案設計及管理。曾任職於某大型合資零件供應商,參與ECU、VCU、BMS等多產品的功能安全系統及軟件開發,所設計產品搭載廣汽、東風等眾多車型並實現大規模量產。
目錄大綱
序:汽車軟件的重要性
第6版前言
第1章 引言和概要
1.1 駕駛-車輛-環境系統
1.1.1 電子系統的結構組成及工作原理
1.1.2 車輛和環境的電子系統
1.2 車輛電子系統概述
1.2.1 動力總成電子系統
1.2.2 底盤電子系統
1.2.3 車身電子系統
1.2.4 多媒體系統
1.2.5 駕駛輔助系統
1.2.6 總結與展望
1.3 邏輯系統架構概述
1.3.1 車輛功能與控制器網絡
1.3.2 用於閉環、開環控制和監控系統的邏輯系統架構
1.4 車輛開發流程
1.4.1 車輛開發概述
1.4.2 電子系統開發概述
1.4.3 電子系統和軟件開發的核心流程
1.4.4 電子系統和軟件開發的支援流程
1.4.5 電子系統和軟件的生產和服務
1.5 車輛開發的方法與工具
1.5.1 基於模型的開發
1.5.2 綜合品質保證
1.5.3 降低開發風險
1.5.4 標準化與自動化
1.5.5 車輛開發步驟
第2章 基礎知識
2.1 開環及閉環控制
2.1.1 控制系統建模
2.1.2 控制模型方塊圖
2.2 離散系統
2.2.1 時間離散系統及訊號
2.2.2 數值離散系統及訊號
2.2.3 時間離散且數值離散系統及訊號
2.2.4 狀態機
2.3 嵌入式系統
2.3.1 微控制器構造
2.3.2 儲存技術
2.3.3 微控制器編程
2.4 實時系統
2.4.1 任務的定義
2.4.2 即時需求的建立
2.4.3 任務的狀態
2.4.4 處理器的調度策略
2.4.5 實時作業系統構成
2.4.6 任務間的交互
2.5 分佈式聯網式系統
2.5.1 系統的邏輯與技術架構
2.5.2 通訊邏輯關係的定義
2.5.3 技術網絡拓撲定義
2.5.4 報文的定義
2.5.5 通訊網絡管理
2.5.6 總線仲裁機制
2.6 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監控與診斷
2.6.1 基本術語
2.6.2 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2.6.3 系統的安全性
2.6.4 系統監控與診斷
2.6.5 控制器監控系統的組成
2.6.6 控制器診斷系統的組成
2.7 產品線方法與系統變體
2.8 電子電氣和軟件架構
第3章 汽車電子系統和軟件開發的支援流程
3.1 系統理論的基本概念
3.2 流程模型與標準
3.3 配置管理
3.3.1 產品生命週期
3.3.2 變體及可擴展性
3.3.3 版本和配置
3.4 專案管理
3.4.1 專案計劃
3.4.2 專案追蹤與風險管理
3.5.1 系統和組件層面的分工
3.5.2 交互接口-規格說明與集成
3.5.3 跨公司開發流程的確定
3.6 需求管理
3.6.1 用戶需求的收集
3.6.2 需求的追蹤
3.7 品質保證
3.7.1 整合和測試
3.7.2 軟件品質保證措施
第4章 汽車電子系統與軟件開發的核心流程
4.1 需求及邊界條件
4.1.1 系統及組件職責分工
4.1.2 系統和軟件開發之間的協調
4.1.3 基於模型的軟件開發
4.2 基本概念
4.2.1 流程
4.2.2 方法與工具
4.3 邏輯系統架構的規格說明
4.4 技術系統架構的規格說明
4.4.1 開環閉環控制的分析與規格說明
4.4.2 即時系統的分析與規格說明
4.4.3 分佈式聯網式系統的分析與規格說明
4.4.4 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分析和規格說明
4.5 軟件架構的規格說明
4.5.1 軟件組件及其接口的規格說明
4.5.2 軟件層級的規格說明
4.5.3 運轉狀態的規格說明
4.6 軟件組件的規格說明
4.6.1 資料模型的規格說明
4.6.2 行為模型的規格說明
4.6.3 即時模型的規格說明
4.7 軟件組件的設計與實施
4.7.1 產品非功能屬性的考量
4.7.2 資料模型的設計與實施
4.7.3 行為模型的設計與實施
4.7.4 即時模型的設計與實施
4.8 軟件組件的測試
4.9 軟件組件的集成
4.9.1 程式和資料版本的生成
4.9.2 工具描述文件的生成
4.9.3 軟件描述文件的生成
4.10 軟件整合測試
4.11 系統組件的集成
4.11.1 軟件和硬件的集成
4.11.2 控制器、設定值產生器、傳感器和執行器的集成
4.12 系統的整合測試
4.13 標定
4.14 系統驗收測試
第5章 開發方法及工具
5.1 非車載開發工具及接口
5.2 技術系統架構規格說明
5.2.1 開閉環控制系統的分析及規格說明
5.2.2 即時系統的分析及規格說明
5.2.3 分佈式聯網式系統的分析及規格說明
5.2.4 系統可靠度及安全性的分析及規格說明
5.3 軟件功能及驗證的規格說明
5.3.1 軟件架構及軟件組件的規格說明
5.3.2 資料模型的規格說明
5.3.3 基於方塊圖的行為模型規格說明
5.3.4 基於真值表的行為模型規格說明
5.3.5 基於狀態機的行為模型規格說明
5.3.6 基於程式語言的行為模型規格說明
5.3.7 即時模型的規格說明
5.3.8 基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