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
$311圖解網絡硬件
-
$774$735 -
$250網絡協議分析 第2版
-
$420$332 -
$760Effective Cybersecurity: A Guide to Using Best Practices and Standards (簡體中文版)
-
$594$564 -
$505網絡攻防實戰研究:MySQL數據庫安全
-
$1,000$790 -
$474$450 -
$403網絡輿情分析技術
-
$588$559 -
$354$336 -
$354$336 -
$594$564 -
$880$748 -
$654$621 -
$1,000$790 -
$834$792 -
$780$616 -
$520$406 -
$1,280$1,011 -
$653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原理、算法、實戰 (使用 Python 和 TensorFlow)
-
$720$684 -
$594$564 -
$419$398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本書包括三個部分,首先探討信息安全的概念、關鍵術語等;
接著講述了常用的網絡攻防技術和工具,包括端口掃描、惡意軟件、嗅探器、拒絕服務和社會工程等;
第三部分介紹了事件響應和網絡防禦技術,幫助讀者掌握應對網絡攻擊的方法。
目錄大綱
前言
致謝
第一部分 黑客技術與工具
第1章 黑客行為的演變 2
1.1 不同類型的黑客及其動機 3
1.1.1 控制措施 4
1.1.2 黑客的觀念模式 5
1.1.3 動機 6
1.2 回顧計算機黑客的歷史 7
1.3 道德黑客和滲透測試 8
1.3.1 道德黑客的角色 9
1.3.2 道德黑客和CIA三原則 11
1.4 常用的黑客方法 12
1.5 開展滲透測試 13
1.6 法律和道德標準的作用 15
1.7 測試題 17
第2章 TCP/IP 18
2.1 探索OSI參考模型 19
2.2 協議的作用 20
2.2.1 第1層:物理層 20
2.2.2 第2層:數據鏈路層 21
2.2.3 第3層:網絡層 22
2.2.4 第4層:傳輸層 23
2.2.5 第5層:會話層 23
2.2.6 第6層:表示層 24
2.2.7 第7層:應用層 24
2.2.8 將OSI模型對應到功能和協議 25
2.3 TCP/IP逐層闡述 26
2.3.1 物理或網絡接口層 27
2.3.2 網絡或因特網層 29
2.3.3 主機到主機層 35
2.3.4 應用層 37
2.4 測試題 41
第3章 密碼學基本概念 42
3.1 密碼學的基本知識 43
3.1.1 身份驗證 44
3.1.2 完整性 45
3.1.3 不可否認性 45
3.1.4 對稱加密及非對稱加密 46
3.1.5 密碼學的歷史 47
3.2 什麼是算法或密碼 49
3.3 對稱加密 50
3.4 非對稱加密 53
3.4.1 數字簽名 55
3.5 公鑰基礎設施的用途 56
3.5.1 認證機構的職責 58
3.5.2 PKI攻擊 60
3.6 哈希 60
3.7 常見的加密系統 62
3.8 密碼分析 63
3.9 未來的密碼形式 66
3.10 測試題 67
第4章 物理安全 68
4.1 基本設備控制 69
4.1.1 硬盤和移動設備加密 69
4.1.2 傳真機和打印機 72
4.1.3 IP電話 72
4.2 物理區域控制 73
4.2.1 圍牆 73
4.2.2 邊界入侵和檢測評估系統 74
4.2.3 大門 74
4.2.4 路樁 74
4.3 設施控制 75
4.3.1 門、單人進出門和旋轉柵門 76
4.3.2 牆壁、屋頂和地板 77
4.3.3 窗戶 77
4.3.4 保安與看守犬 78
4.3.5 設施建設 78
4.4 個人安全控制 78
4.4.1 照明 79
4.4.2 報警器和入侵檢測 79
4.4.3 閉路電視和遠程監控 80
4.5 物理訪問控制 80
4.5.1 鎖 80
4.5.2 開鎖 81
4.5.3 標識牌和生物識別 81
4.6 避免物理安全的常見威脅 82
4.6.1 自然、人為和技術威脅 82
4.6.2 物理鍵盤記錄器和嗅探器 83
4.6.3 無線攔截和惡意訪問點 84
4.7 深度防禦 85
4.8 測試題 86
第二部分 從技術與社會角度了解黑客攻擊
第5章 踩點工具與技術 90
5.1 信息蒐集過程 91
5.2 公司網站上的信息 92
5.3 查找財務信息 95
5.4 Google Hacking 96
5.5 發現域名信息洩露 99
5.5.1 手動註冊查詢 99
5.5.2 自動註冊查詢 103
5.5.3 Whois 103
5.5.4 nslookup 104
5.5.5 IANA 105
5.5.6 確定網絡範圍 107
5.6 跟踪組織機構員工 108
5.7 利用不安全的應用程序 111
5.8 利用社交網絡 111
5.9 基本對策 112
5.10 測試題 115
第6章 端口掃描 116
6.1 確定網絡範圍 117
6.2 識別活躍主機 117
6.2.1 Wardialing 117
6.2.2 Wardriving及相關活動 118
6.2.3 ping檢測 119
6.2.4 端口掃描 120
6.3 掃描開放端口 123
6.3.1 Nmap 123
6.3.2 SuperScan 125
6.3.3 Scanrand 126
6.3.4 THC-Amap 126
6.4 操作系統指紋識別 126
6.4.1 主動OS指紋識別 127
6.4.2 被動OS指紋識別 129
6.5 繪製網絡地圖 130
6.6 分析結果 131
6.7 測試題 133
第7章 查點和計算機系統入侵 134
7.1 Windows基礎術語 135
7.1.1 控制訪問權限 135
7.1.2 用戶 135
7.1.3 組 137
7.1.4 安全標識符 138
7.2 常被攻擊和利用的服務 138
7.3 查點 139
7.3.1 如何進行查點 140
7.3.2 NULL會話 141
7.3.3 nbtstat 142
7.3.4 SuperScan 142
7.3.5 Angry IP Scanner 143
7.3.6 SNScan 143
7.4 系統入侵 144
7.5 密碼破解方式 145
7.5.1 被動在線攻擊 145
7.5.2 主動在線攻擊 146
7.5.3 離線攻擊 146
7.5.4 非技術性攻擊 149
7.6 破解密碼 149
7.6.1 權限提升 150
7.6.2 植入後門 153
7.7 PsTools 154
7.8 rootkit 154
7.9 隱藏痕跡 156
7.9.1 禁用審計 156
7.9.2 數據隱藏 157
7.10 測試題 159
第8章 無線網絡安全漏洞 161
8.1 無線安全的重要性 162
8.1.1 發射 162
8.1.2 通用的支持設備 163
8.1.3 無線技術簡史 164
8.1.4 802.11 164
8.1.5 802.11b 164
8.1.6 802.11a 165
8.1.7 802.11g 165
8.1.8 802.11n 166
8.1.9 802.11ac 166
8.1.10 其他802.11標準 166
8.1.11 其他無線技術 167
8.2 使用藍牙和保護藍牙安全 167
8.2.1 藍牙安全 168
8.3 無線局域網的使用 171
8.3.1 CSMA/CD和CSMA/CA 171
8.3.2 訪問接入點的功能 172
8.3.3 服務集標識符 172
8.3.4 關聯訪問接入點 172
8.3.5 認證的重要性 172
8.3.6 使用RADIUS 173
8.3.7 網絡設置方案 173
8.4 無線局域網的風險 174
8.4.1 Wardriving 174
8.4.2 配置錯誤的安全設置 174
8.4.3 不安全的連接 175
8.4.4 非法AP 175
8.4.5 混雜客戶端 177
8.4.6 無線網絡病毒 177
8.4.7 應對措施 177
8.5 物聯網 178
8.6 無線入侵工具 178
8.6.1 NetStumbler 179
8.6.2 inSSIDer程序 179
8.7 保護無線網絡 181
8.7.1 默認AP安全設置 181
8.7.2 安裝位置 181
8.7.3 解決發射問題 181
8.7.4 處理非法AP 181
8.7.5 對傳輸數據的保護 182
8.7.6 MAC過濾 182
8.8 測試題 183
第9章 網絡與數據庫攻擊 185
9.1 攻擊Web服務器 186
9.1.1 風險類別 187
9.1.2 Web服務器的漏洞 187
9.1.3 網絡設計不當或不佳 187
9.1.4 緩衝區溢出 188
9.1.5 拒絕服務攻擊 189
9.1.6 分佈式拒絕服務攻擊 189
9.1.7 公告信息 190
9.1.8 許可權 191
9.1.9 錯誤消息 191
9.1.10 不必要的功能 192
9.1.11 用戶賬戶 192
9.1.12 結構化查詢語言注入 192
9.2 檢查SQL注入 193
9.3 破壞Web服務器 194
9.3.1 輸入驗證 195
9.3.2 跨站點腳本攻擊 195
9.3.3 網絡應用程序剖析 196
9.3.4 不安全的登錄系統 196
9.3.5 腳本錯誤 197
9.3.6 會話管理問題 198
9.3.7 加密的弱點 198
9.4 數據庫漏洞 199
9.4.1 數據庫類型 199
9.4.2 漏洞 201
9.4.3 鎖定網絡中的數據庫 201
9.4.4 數據庫服務器密碼破解 202
9.4.5 找出數據庫中的漏洞 203
9.4.6 眼不見,心不煩 203
9.5 雲計算 204
9.6 測試題 206
第10章 惡意軟件 207
10.1 惡意軟件概述 208
10.1.1 惡意軟件的法律問題 210
10.1.2 惡意軟件的類型 211
10.1.3 惡意軟件的目標 211
10.2 病毒及其工作原理 212
10.2.1 病毒史 212
10.2.2 病毒種類 213
10.2.3 防範技術 216
10.3 蠕蟲及其工作原理 217
10.3.1 蠕蟲的工作原理 217
10.3.2 阻止蠕蟲 219
10.3.3 教育的重要性 219
10.3.4 殺毒軟件和防火牆 220
10.4 特洛伊木馬的作用 220
10.4.1 在系統上放置木馬的辦法 221
10.4.2 木馬的目標 222
10.4.3 已知的感染症狀 222
10.5 檢測木馬和病毒 223
10.5.1 漏洞掃描器 224
10.5.2 殺毒/反惡意程序軟件 225
10.6 木馬工具 225
10.7 傳播方式 226
10.7.1 利用包裝器安裝木馬 226
10.8 木馬構建工具包 227
10.9 後門 228
10.10 隱蔽通信 228
10.10.1 鍵盤記錄器的作用 229
10.10.2 軟件 230
10.10.3 端口重定向 231
10.11 間諜軟件 232
10.11.1 感染方式 233
10.11.2 捆綁軟件 233
10.12 廣告軟件 234
10.13 恐嚇軟件 235
10.14 勒索軟件 235
10.15 測試題 237
第11章 嗅探器、會話劫持與拒絕服務攻擊 239
11.1 嗅探器 240
11.1.1 被動嗅探 241
11.1.2 主動嗅探 242
11.1.3 嗅探工具 245
11.1.4 可以嗅探到什麼 246
11.2 會話劫持 246
11.2.1 確定一個活躍會話 247
11.2.2 控制會話 249
11.2.3 會話劫持工具 249
11.2.4 阻止會話劫持攻擊 249
11.2.5 拒絕服務攻擊 250
11.2.6 DoS攻擊的分類 250
11.2.7 DoS攻擊工具 252
11.3 分佈式拒絕服務攻擊 253
11.3.1 DDoS攻擊的特點 253
11.3.2 DDoS攻擊工具 254
11.4 殭屍網絡和物聯網 255
11.5 測試題 257
第12章 Linux操作系統與滲透測試 258
12.1 Linux操作系統 259
12.2 Kali Linux簡介 261
12.3 關於Linux的基礎知識 262
12.3.1 Linux界面 263
12.3.2 Linux的基本導航 263
12.3.3 Linux的重要目錄 263
12.3.4 常用命令 264
12.3.5 Linux的基本命令結構 264
12.4 Live CD/DVD 266
12.4.1 Live CD/DVD專門發行版 267
12.5 虛擬機 268
12.6 測試題 269
第13章 社會工程學 270
13.1 什麼是社會工程學 271
13.2 社會工程攻擊的類型 271
13.2.1 基於電話的攻擊 272
13.2.2 垃圾箱潛伏 272
13.2.3 背後偷窺 272
13.2.4 社交媒體攻擊 272
13.2.5 說服/強迫 272
13.2.6 反向社會工程學 273
13.3 技術與社會工程學 273
13.3.1 用瀏覽器防禦社會工程攻擊 273
13.3.2 其他安全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 274
13.4 密碼設置的實踐 275
13.4.1 充分認識網絡上暴露的個人信息 276
13.4.2 創建和管理密碼 276
13.4.3 購買密碼管理器 277
13.4.4 社會工程學與社交網絡 277
13.4.5 在更新社交網絡動態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277
13.4.6 社交網絡風險概述 278
13.5 企業環境中的社交網絡 280
13.5.1 企業環境下應特別關注的問題 280
13.5.2 Meta安全 283
13.6 測試題 284
第三部分 事故響應與防禦技術
第14章 事故響應 288
14.1 什麼是安全事故 289
14.2 事故響應過程 290
14.2.1 事故響應策略、程序和指南 290
14.2.2 事故響應的階段 291
14.2.3 事故響應團隊 292
14.3 事故響應計劃 293
14.3.1 業務持續計劃的作用 293
14.3.2 恢復系統 296
14.3.3 業務影響分析 296
14.4 災難恢復計劃 297
14.4.1 測試與評估 298
14.4.2 測試程序的準備與實施 298
14.4.3 測試頻率 299
14.4.4 測試結果分析 299
14.5 證據處理與管理 300
14.5.1 證據收集技術 300
14.5.2 安全報告選項與指南 302
14.6 受管制行業的要求 303
14.7 測試題 304
第15章 防禦技術 306
15.1 縱深防禦 307
15.2 入侵檢測系統 308
15.2.1 IDS組件 311
15.2.2 NIDS組件 311
15.2.3 HIDS組件 312
15.2.4 設定目標 313
15.2.5 追根溯源 313
15.2.6 IDS的局限性 313
15.2.7 事件調查 314
15.2.8 分析收集到的信息 314
15.2.9 入侵防禦系統 315
15.3 防火牆 315
15.3.1 防火牆是如何工作的 316
15.3.2 防火牆的原理 316
15.3.3 防火牆的局限性 317
15.3.4 防火牆的部署 317
15.3.5 定制防火牆策略 319
15.4 蜜罐/蜜網 320
15.4.1 蜜罐的目標 320
15.4.2 法律問題 321
15.5 控制機制 321
15.5.1 管理類控制 322
15.5.2 技術類控制 322
15.5.3 物理類控制 324
15.6 安全實踐 324
15.6.1 安全信息與事件管理 325
15.6.2 指南來源 325
15.7 測試題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