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點發車:日本鐵路為什麼是世界上最準確的?

三戸祐子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對這一百年左右的日本社會而言,

列車依照時刻表準時在車站離到,是理所當然的日常。

因為和太陽每天東升西落一樣,是理所當然反覆重現的日常,

人們並不會去探問它的理由。

 

那一年到頭牢牢刻畫的準確節奏,是人所打造出來的。

但人們無法得見這過於巨大的系統的模樣。

人們只聽到眼前列車的聲音而已。

 

上面這段頗具詩意的文字,是《準點發車》作者三戸祐子特別寫給中文版讀者的話語,似乎道出了她探索日本鐵路超過三十年的心聲。

 

最初,三戸祐子是懷抱這樣的問題意識來探究鐵路:「日本鐵路究竟有著什麼樣的契機,又歷經哪些複雜的因果關係,最終才得以實現令世界各國吃驚的準時運行?」這不解的謎團,成了《準點發車》最初的發想。然而,回顧1996年秋天時的初步假設,她坦言:「那時的我,從更遙遠的地方看著鐵路。……那時還處於隨興設想的階段。」直到某天發生了一件意外小事,使得準時運行的問題變成了她自身的問題。

 

那一天,三戸祐子偶然遇上了日本不常見的列車誤點。五分鐘後,搭上延誤的列車,在一路搖搖晃晃中,她開始思索自己稍早的莫名焦躁。由於沒想過自己是會對五分鐘程度的事情費神抱怨的個性,這個經驗很是震撼。「我完全沒想過鐵路會有誤點這回事。為何認定不會誤點?因為它總是準確地運作著。可是,它為何總是準確?」

 

三戸祐子察覺到自己平日雖然依賴鐵路過生活,卻忽略了「隨時隨地、持續正確無誤地依照時刻表行駛」應該是非比尋常的事,而把準確的鐵路想得太理所當然了。「對於準時運行的問題,能否不從鐵路服務提供者的立場,而是從鐵路使用者的觀點,就自己切身的問題,以大家都懂的語言來書寫?探究準時運行的祕密,或許也涉及重新審視日本社會。」於是,她展開了深度企劃調查。 

 

透過大量的文獻爬梳、相關人員訪談、實地現場觀察,她收集了詳實的素材,並借用「生物」的意象(觀察日本鐵路的「演化過程」),作為《準點發車》的書寫架構。第一部檢視環繞著日本鐵路的自然環境、民族性、社會條件及歷史脈絡,以探查準時行駛之謎;第二部揭開技術的機密,從鐵路公司內部來瞭解,鐵路人員實際上如何打造依照時刻表準確運行的鐵路;第三部描述翻轉百年來鐵路常識的技術革新,並思索「準確度」今後的走向,以及與日本社會的關聯。

 

2001年,《準點發車》單行本(原副標題為「烙印在日本社會裡的鐵道節奏」)上市,當時三戸祐子這麼談論自己的作品:「它乍看是鐵道書籍,再讀則是系統論,再細讀其實是日本文化論……而它也是我試著以『經濟的視角』,來解釋周遭工程式的社會系統的一本書。」

 

四年後,《準點發車》文庫版發行,副標題改為「日本鐵路為什麼是世界上最準確的?」。她說道:「文庫版於書店上架的翌日(2005年4月25日),發生了JR福知山線出軌事故,因而有段時間本書被當成『事故之書』來閱讀。也因為此緣由,不知該說是幸運還是不幸,我也被視為是個十足的鐵道迷。」

 

在繁體中文版出版之際,三戸祐子特地為台灣讀者寫了一篇補論——〈從濃縮了的巨大系統轉向〉,不僅涵納了她在《準點發車》出版後持續發表相關文章的精華內容,也從現今的時間點展望未來。即使高齡化、少子化對日本鐵路帶來異於過往社會經驗的巨大衝擊,而現職鐵路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更經歷了從未見過的光景,然而在可預見的未來,相信日本鐵路仍將繼續準點運行,而人們對於鐵路的想望與追尋,也將持續不息。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三戸祐子

1956年(昭和31年)生於東京。1979年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系畢業,修習數理經濟學。1980年,以時間為討論主軸,論述政府與市場之間關係的論文〈大政府還是小政府?〉,獲得日本經濟新聞社《選擇的自由》出版記念論文優秀獎。自1983年起為經濟、經營管理議題作家,以經濟雜誌為主發表各種報導。後來因於鐵道雜誌書寫報導,而與鐵道結緣。2002年(平成14年)以《準點發車》一書,獲得藤田未來經營獎(圖書部門),以及交通圖書獎(技術部門)。自此之後,書寫議題主要針對人與系統之間的關係。也兼事演講活動。興趣為歌舞伎鑑賞、美術鑑賞、自行車及將棋等。

 

校訂者簡介

林宗德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暨社會學研究所合聘副教授。研究興趣為科技與社會觀點下的機器人、電腦模擬,以及大規模科技系統。觀察、瞭解各種大規模科技系統如何運作也是日常喜好,並因此建議將《準點發車》一書譯為中文。也翻譯、校訂感興趣的科普和學術書籍,包括《「科學的思考」九堂課》、《論文教室》、《透視科技與社會的九道工法》等。

 

譯者簡介

羅晨音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畢業,現為兼職譯者,譯有《魚與黑道:追蹤暴力團的大金脈「盜漁經濟」》。

目錄大綱

文庫版前言——蘊含著橫跨千年日本智慧的列車運行計畫

 

序章 準確的鐵路,理所當然?

令人吃驚的日本鐵路/從準時運行看日本社會/也像「生命秩序」的鐵路準確度

 

第一部 環境

 

第一章 準確度的起源

如果重新檢視日本地圖……/明治政府的「阿波羅計畫」/從徒步時代邁向鐵路時代/明治時期的日本,火車為什麼跑得動?/喚醒培里的鐘聲/稱為參勤交代的大規模移動計畫/沒有像日本這樣旅行常態化的國家/成串發展的都市/既有的土木技術/江戶時代就準備好的「原生湯」

 

第二章 準時運行的誕生與演化

日本鐵路從何時開始準確?/推動鐵路準確的人物/黃金的一九二○年代/戰爭的影響/從蒸汽機關車到電車/列車容易誤點的時期與地點

 

第三章 鐵路必須準確,都市才能成立

選擇成為「一秒不差」的準確鐵路/「現在的人可能不相信吧⋯⋯」/新宿車站上午八點三十分/誤點十分鐘所造成的東京混亂/開始「消化」乘客的時代/大都市與鐵路的兩人三腳/消化高樓化的大都市的單層鐵路/都會人的想法

 

第二部 結構

 

第四章 驚人的行駛技術

在不確定性中所浮現的確定/「一秒」之大的時間/駕駛員們的想像訓練/機械與人融為一體的行駛/「坐上駕駛座,才鬆了一口氣」/因為守住運行計畫,國鐵改革才能成功

 

第五章 與干擾因素搏鬥

「實驗室」裡的運行/鐵路系統所面對的各種干擾/越小心謹慎的鐵路越容易誤點?/列車沒誤點才不可思議/維持準時運行的兩種構想

 

第六章 巨大系統的魔術

與數字搏鬥/完美╳完美╳完美=?/提高可靠性的特效藥/人的能力也並聯/最重要的還是平衡

 

第七章 列車群生態

鐵路系統的弱點/鐵路系統的不穩定性/迅速復原/影響的停止器與替代運行計畫/車站是系統的穩定化裝置

 

第八章 好的運行計畫不誤點

搶先再搶先的對策/以運行計畫為媒介調整供需/鐵路系統的僵固性/「讓乘客開心的運行計畫」不誤點/掌握需求的資訊系統/列車運行的軟體與硬體/突破供給能力的極限/一座月台能容納二一七班列車離到的理由/造就「好的運行計畫」的文化

 

第九章 設計「運行計畫的回復力」

規畫在運行計畫裡的「餘裕」/「餘裕」越多越好嗎?/有彈性的運行計畫易回復/系統可靠度是在設計階段整合進來的

 

第十章 系統的駕駛座

人類視覺無法掌握的系統/「全部都和計畫的一樣」那天的行控中心/與時間搏鬥/讓運行計畫回復的「內科治療」與「外科治療」/颱風天的行控中心

 

第三部 超越準確度

 

第十一章 日本鐵路今後依然會準確嗎?

大眾社會的適應力/適應力的性質變化/小存量,大流量/「鐵道魂」是否永恆?/沒有餘裕,是日本社會的宿命嗎?

 

第十二章 成熟社會之夢

日本式的「餘裕」創造法/資訊技術拓新局/每個人的眼睛都能即時掌握的鐵路/運行圖人與電腦的對話/靈活的鐵路系統設計/成群的「列車機器人」/系統整體都是穩定化裝置/競賽規則改變了/從公共空間到私人空間/「急性子」的日本人,性格也會改變嗎?/文明的維護/技術具有訊息性

 

文庫版後記

參考文獻

給繁體中文版的補論——從濃縮了的巨大系統轉向

最後瀏覽商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