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與氫能社會
王震 , 張岑
- 出版商: 沐燁
- 出版日期: 2025-03-26
- 定價: $375
- 售價: 7.9 折 $296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228
- ISBN: 6267628825
- ISBN-13: 9786267628829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5~7天)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探討碳中和與氫能發展,解析能源轉型與減碳路徑
透過各國政策、技術與產業視角,展望氫能社會的未來
全球氣候變化已成為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而碳中和則是應對這一挑戰的核心策略。本書從淺顯易懂的角度,探討溫室氣體排放與氣候變化的關聯,分析能源使用方式對環境的影響,並回顧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歷史進程。透過介紹全球的碳中和政策與行動,帶領讀者理解減少碳排放的必要性及實現碳中和的可行路徑。
在碳中和進程中,能源轉型扮演著關鍵角色。本書深入探討化石能源的清潔化與可再生能源的規模化發展,介紹節能技術、電動汽車、儲能系統及碳捕捉等技術手段如何助力減碳。同時,關注各行業減排行動,包括電力、工業、交通等領域的應對策略,並解析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及社會各層面的減碳參與,從多角度呈現碳中和的實踐方向。
作為實現碳中和的關鍵能源之一,氫能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本書詳細闡述氫能的發展背景、能源特性及安全性,並介紹燃料電池、氫冶金、氫儲能等多種技術應用。此外,本書系統分析氫能的生產與供應方式,包括不同製氫技術的比較、儲運方式及氫能基礎設施的發展現狀,為讀者提供全面的知識框架。
隨著氫能技術的不斷進步,海洋氫能的開發與氫能貿易市場逐步興起,為全球碳中和目標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書介紹海上風電製氫的技術方案與經濟性,分析全球海洋氫能專案的進展,並展望氫能在國際能源貿易中的角色。
本書適合碳中和與氫能領域的從業者、研究人員及對能源轉型感興趣的讀者。透過全方位解析碳中和與氫能發展趨勢,為未來的綠色能源轉型提供了詳實的資訊與深刻的見解,是探索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參考書籍。
本書特色
本書聚焦碳中和與氫能兩個領域,系統闡述了化石能源的使用、溫室氣體排放與全球氣候變化的關聯,介紹了碳中和目標的來龍去脈,以及氫能在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所發揮的關鍵作用,由此剖析了氫能的整體發展情況,包括各國氫能策略、產業現狀、技術情況和發展趨勢等。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王震
金融學博士、博士生指導教授,英國能源學會會士、美國傅爾布萊特訪問研究學者,在《Energy》、《管理世界》、《金融研究》、《世界經濟與政治》等一流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50多篇。研究領域為:能源經濟與綠色金融、跨國投資與併購、專案工程諮詢等。
張岑
能源經濟研究員。
目錄大綱
第一章 氣候變化與碳中和
1.1 溫室氣體與溫室效應
1.1.1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情況
1.1.2 中國二氧化碳排放情況
1.2 氣候暖化與極端天氣
1.3 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行動
1.3.1 國際公約及協定
1.3.2 世界主要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行動
1.3.3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行動
1.4 小結
第二章 碳中和之路
2.1 碳中和政策
2.1.1 世界主要國家碳中和政策
2.1.2 中國碳中和政策
2.2 碳中和路徑
2.3 能源轉型途徑
2.3.1 化石能源清潔化
2.3.2 清潔能源規模化
2.3.3 多種能源互補化
2.3.4 終端用能電氣化
2.4 重點行業減排行動
2.4.1 電力
2.4.2 石油與天然氣
2.4.3 工業
2.4.4 交通
2.4.5 資料中心
2.5 碳排放權交易機制
2.6 社會各層面的減碳作用
2.6.1 各級政府
2.6.2 金融機構
2.6.3 大學及研發機構
2.6.4 社會大眾
2.7 碳中和是一場協奏曲
第三章 碳中和技術
3.1 節能與能效提升
3.1.1 工業
3.1.2 交通
3.1.3 建築
3.2 可再生能源
3.2.1 水能
3.2.2 風能
3.2.3 太陽能
3.2.4 生物質能源
3.2.5 海洋能
3.2.6 可再生能源經濟性情況
3.3 電動汽車技術
3.3.1 發展簡史
3.3.2 電動汽車類別
3.3.3 行業現狀及趨勢
3.4 儲能技術
3.4.1 儲能技術
3.4.2 行業現狀及趨勢
3.5 負碳技術
3.5.1 碳捕捉利用及封存技術
3.5.2 直接空氣捕捉技術
3.6 氫能
第四章 走向碳中和之路的氫能角色
4.1 氫的發現和利用
4.2 氫的能源特點
4.3 氫的安全性
4.4 氫能技術與應用
4.4.1 燃料電池
4.4.2 氫冶金
4.4.3 氫燃料燃氣輪機
4.4.4 氫儲能
4.4.5 電力多元轉化技術(Power-to-X)
第五章 氫能的生產與供應
5.1 氫的生產
5.1.1 化石能源及化工原料製氫
5.1.2 工業副產氫
5.1.3 電解水製氫
5.1.4 其他製氫技術
5.1.5 不同製氫技術的成本對比
5.2 氫的儲運
5.2.1 儲氫技術
5.2.2 運氫技術
5.3 氫的加注
第六章 海洋氫能
6.1 海洋氫能發展現狀
6.2 海上風電製氫方案
6.3 海上風電製氫經濟性
6.4 全球海上風電製氫專案
6.4.1 西方海上風電製氫專案
6.4.2 中國海上風電製氫專案
6.5 海上能源島
6.6 氫能貿易
6.6.1 氫能貿易市場
6.6.2 中國氫能貿易展望
6.7 小結
第七章 氫能社會
7.1 全球氫能發展情況
7.1.1 主要國家氫能策略與政策
7.1.2 全球氫能產業發展情況
7.1.3 國外氫能社會建設經驗與啟示
7.2 中國氫能發展情況
7.2.1 中國氫能策略與政策
7.2.2 地方政策與規劃
7.2.3 中國氫能產業發展情況
7.3 中國建設氫能社會面臨的挑戰
7.3.1 頂層設計和配套措施有待完善
7.3.2 安全規範和行業標準發展滯後
7.3.3 關鍵技術和核心設備研發不足
7.3.4 清潔氫的生產及供應成本高昂
7.3.5 有關氫能的利用效率尚存爭議
7.4 總結與展望
結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