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藝象:觀測與評析

廖新田

  • 出版商: 五南
  • 出版日期: 2024-12-31
  • 定價: $500
  • 售價: 9.5$475
  • 貴賓價: 9.0$450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328
  • ISBN: 6267141993
  • ISBN-13: 9786267141991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5~7天)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這是一本觀照臺灣美術發展、記錄藝壇現象、呈現創作歷程與風格的藝術評論集,視野獨特、文筆鮮活、邏輯嚴謹、論辨具批判性。投入藝術書寫近三載,作者廖新田精選2017年至2024年研究論文與藝術評論三十篇(其中多篇為臺藝大師長藝評),解析在地藝術的獨特結構與內裡,以跨域角度(藝術社會學、文化政治學等)詮釋臺灣藝術世界的獨特情感結構。

藝術作品感人,有了文字旁釋旁證更會提升感動之美。今天的藝評是明天的藝術史,藝評是藝術知識的建構材料。藝術史是作品與詮釋合作下的共振歷程,缺一不可。藝術評述與研究扮演著作品與觀(讀)者之間橋梁的角色,運用文字敘述,將藝術的意義予以剖析、詮釋。這些藝術著述留下文字痕跡,假以時日,將成為臺灣美術發展的重要紀錄與文獻,並可作為藝術史論與藝術教育之教材與研究參考。

作者簡介

廖新田

現職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博士
中英格蘭大學藝術博士

經歷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
澳洲國家大學臺灣研究講座
中華全球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創會理事長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教育廣播電臺主持人

榮譽
2023活水‧國際水彩畫年展策展獲美國謬思金牌獎
第56屆廣播金鐘獎藝術文化主持人獎
台北西區扶輪社第64屆台灣文化獎
澳洲國家大學E級榮譽教授
CAA-Getty International Program獎得主 
中華民國畫學會金爵獎理論類
林玉山學術論文獎

代表著作
《臺灣美術四論:蠻荒/文明,自然/文化,認同/差異,純粹/混雜》(2008)
《藝術的張力:臺灣美術與文化政治學》(2010)
《格藝致知》(2013)
《符號.跨域.廖修平》(2016)
《臺灣美術新思路:框架、批評、美學》(2017)
《線形.本位.李錫奇》(2017)
《痕紋.印紀.周瑛》(2018)
《前瞻.文墨.黃光男》(2020)
《現代.後現代 藝術與視覺文化理論》(2021)
《化蛹成蝶──國立歷史博物館第十四任館長廖新田文集》(2022)
《氣韻生動與現代性》(2024)
《臺灣藝象:觀測與評析》(2024)

目錄大綱

鐘有輝序
林永發序
天佑臺藝,必有文曲—自序

壹、論文篇
一、建構以臺灣藝術史為核心的同心圓美感教育
二、百年松風,如何聽濤?蕭如松藝評考察與臺灣美術史
三、以美育為基礎的藝術革新推動者—姚夢谷
四、臺灣的「傅抱石現象」
五、鍾正山在臺灣的藝術足跡—臺馬藝術交流史之案例考察
六、 「中國雕塑」、「現代雕塑」與「中國現代雕塑」—戰後臺灣雕塑觀念的重整(1950-1980)
七、緣與運—蒲添生的《妻子》塑像
八、揮灑之美—黃進龍的藝術痕跡
九、靜觀佳興,形外變態—董小蕙的後院影舞與現代清供

貳、論藝篇
一、臺灣美術發展概論
二、在地與國際—臺灣美術史建構的區域連結
三、想法決定結果—我如何書寫臺灣美術?
四、為什麼臺灣藝術史很重要?
五、靜觀臺灣之景
六、後解嚴—臺灣藝術更自由、更自主、更自信?
七、寶島.聲音.美術館
八、再見.懷念—寶島美術館四年回顧
九、深緣李梅樹—戰後臺灣現代藝評與「本土新派」
十、昨日過後—林玉山在「正統國畫論爭」中的態度
十一、風景歌聲—楊三郎的繪畫特質
十二、花容不失色—胡克敏花藝水墨析賞
十三、水墨山水的「格局者」—羅振賢
十四、藝術之愛,愛的藝術—鐘有輝.林雪卿
十五、筆墨趣味,畫意詩情—蔡友的水墨心境
十六、章法自在,湖光優游—林章湖的書畫創思
十七、把書法推向極限的人—杜忠誥
十八、分析性的山水—林永發的筆墨天地
十九、圍觀與俯瞰—莊伯顯鄉土水墨的視野
二十、從鄉野到圖騰—張韻明的藝道人生
二十一、宇塵微痕—黃騰輝的奇藝旅程

最後瀏覽商品 (20)